篇1: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二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
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
2、我们怎么知道:(6---9)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
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
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
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6、(23、24)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
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
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
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
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周第1课第十一周期中考试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试
第二周第2、3课第十二周第13、14课
第三周第4、5课第十三周第15、16课
第四周第6、7课第十四周第17、18课
第五周第8课第十五周第19课
第六周第9课第十六周第21、20课
第七周第11、、10课第十七周第22、23课
第八周第12课第十八周拆装玩具
第九周机动第十九周科学探索的故事
第十周复习
第二十、二十一周机动
篇2: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建立科学概念,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还是比较薄弱。
因此教师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我要求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应记笔记,并能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去。
四、教学措施:
1.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与方法;
2.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加强自身素养、知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并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4.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5.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以及学生学习的心理;
6.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提供有结构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能力并用于探究活动;
7.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五、教学进度表
(略)
篇3: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本年级的科学教学计划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态度,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在“常见的工具”、“磁铁”、“磁铁玩具”单元教学中,学生将学习观察和描述常见工具的用途,了解磁铁的用途,并能利用多种感官感受简单工具和磁铁的外部特征。同时,学生还需要用语言、图画等方式初步描述信息,并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探究兴趣,并且能够如实讲述事实,尊重事实,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在“人工与自然”单元教学中,学生将学习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同时,学生还需要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人工世界,并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品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并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总之,本年级的科学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态度。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科学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系统运用各种类型的科学探究方法。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进行科学活动的平台,而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设计教学活动。同时,教师还应该适时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方法。
以下是教学进度表:
周次起止日期教学内容
12018.8.27-8.31身边的工具
29.3-9.7剪刀
39.10-9.14拧螺丝
49.17-9.21美丽的大自然
59.25-9.30周围的人工世界
610.1-10.5国庆节放假
710.8-10.12体验造纸
810.15-10.29秋天到了
910.22-10.26秋天的收获
1010.29-11.2期中考试
1111.5-11.9寒冷的冬天
1211.12-11.16磁铁的力量
1311.19-11.23磁极
1411.26-11.30磁极的相互作用
1512.3-12.7磁铁玩具大比拼(一)
1612.9-12.15磁铁玩具大比拼(二)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多媒体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进度的掌控,合理安排每个教学单元的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教师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篇4: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全文共3页,当前为第3页。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
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2018年秋
篇5: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在《大纲》中,明确地规定了学校体育的目的:“通过体育教学,向同学进行体育卫生保健教育,增进同学健康,增进体质,促进德、智、体全面进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的素养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上体育课和熬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爱护身体健康的简约常识和方法。
(2)进一步学会一些基本运动、游戏、韵律活动和舞蹈的方法,进展身体素养和基本活动技能。
(3)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三、学情分析
学校二班级的同学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运动系统发育还不成熟,处于进展期,运动技能较低,身体各部分肌肉进展不平衡,上下肢协调性差;好动喜玩,想象制造力丰富;学习爱好易激发。六个班级各有千秋,因此在教学中依据班级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
四、后进生措施
后进生在六个班级中都有存在,个别是由于智力和生理有缺陷。还有些是由于体质较弱、胆子较小等因素造成的,因此这些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化的。在体育教学中,我做到以下几点:
(1)尊敬人格,爱护后进生的自尊心。
(2)热忱鼓舞,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
(3)逐步要求,培育后进生的责任心。
(4)集体援济,树立后进生的自信心。
转化后进生的阅历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暖和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我坚信我所教的班级里没有后进生。
五、德育渗透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育人是教育的本质。把德育改革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激活教学,优化课堂,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使每一个老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这是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因此,作为一名体育老师,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体育课教学应从加强体质出发,加强课堂的“三基”教学,经常对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有意识地培育同学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及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诚实守信等各种优良品质。
篇6:二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为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终身进展铺就良好的基础,使他们成为合格的公民。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并进展对自然的奇怪心和探究热忱;了解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以培育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进一步进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语言与他人沟通和沟通的能力;形成敬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熟悉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爱好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沟通、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爱好、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共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和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协助学生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使学生知晓基本的科学方法、熟悉科学的本质和特点;树立科学思想和精神;具备应用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参加公共事务的能力。详细表现为:
发现并描述自然现象中的因果问题进展对假设与理论的敏感性、提出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进展产生规律猜测的能力规划和实施把握实验来验证假设的能力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及相关资料的能力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包含四个单元共计12节课,其中涉及18个主要概念:
物质科学领域物质具有一定特征,材料具有一定性能水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单一物质空气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速度和方一直描述力作用于物体,以转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
三、人类需要生物多样性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进展。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们了解到地球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生命形式。从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生命在这个星球上呈现出多样性的面貌。
在这些不同的生命形式中,我们也发现了植物的适应能力十分出色。从寒带的冰川到热带的沙漠,植物都能在不同环境中生存下来。一些植物甚至能够适应极端的环境条件,例如高海拔地区或咸水沼泽地。
然而,不仅仅是植物,生物多样性对于人类的生存和进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所依靠的食物、药品和其他资源都来自于丰富的生物群落。同时,生物多样性也能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例如净化水源、稳定气候、防止自然灾害等。
维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更是为了维护人类自身的利益。人们需要意识到这一点,乐观执行措施来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1.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制造优秀的课堂环境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从科学教材的摆放到实验用具的安排,一直到每节课的潜移默化的引导,都应该循序渐进地教育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激励独立思考、提问、倾听他人意见和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学习品质。这些方法也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确保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开端,持续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2.重视学生的生活阅历、体验以及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结合课程知识与能力目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该留意从学生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学生熟悉到学科学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真理。此外,我们还应该捕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与教案,全面、整体地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展开活动。
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科学素养、知识与能力的进展、阅历的积累是一个连续且累积的过程。通过生动的游戏活动和学生直接参加的探究实验方式,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将学生的科学探究熟悉转化为“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育学生质疑、打破常规和创新的能力。
4.建立合理、科学的嘉奖制度,让学生正确熟悉到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探究能力对科学学习的帮助。执行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育起学习科学的爱好和自信心。
5.制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儿童的实际情况,准时汲取的社会信息、科学技术、科研成果、儿童生活中的新问题和现象等。通过这些方法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学情分析
二班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敏锐的特点。在经过一年的科学教育后,他们已经养成了一定的课堂常规。与一班级学生相比,他们更加懂得乐观思考问题。然而,与中班级学生相比,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仍然比较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保持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还要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奇怪心。
为此,我们需要引导并培育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学习科学常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有真正实现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理念,我们才能更好地教育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