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说教材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第十七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初步了解,激发学生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说学情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还是比较新鲜有趣的。刚刚从二年级升上来,各方面的视野才打开,对我国历史上比较有影响力的老子和孔子,他们也都是“只闻其声未见其人”。学习这篇课文,可以为他们学习今后的传统文化道理做好铺垫。
▲说教学目标及依据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从新课标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传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等
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说重点、难点及理由
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来组织教学。
教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了解孔子的背景来掌握本课的学习内容,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2.朗读法:采用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及情感进一步了解,做到在读中悟、悟中读。
学法:1.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讨论,可以查字典,并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2.以读为主,以品为辅。针对文中的重点句段进行诵读,适当地加以背诵。
三、说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把本课的教学流程分为:
(一)看图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吗?(课件出示《论语》图片,介绍其背景)有谁能够背诵出其中的语句?我们来看看它都有哪些语录,一起来读一读。能创作出这么经典语录的作者一定不简单,你们知道他是谁?(板书:孔子)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对象就是孔子,学习他的什么事迹?(板书:拜师)那么,他是怎么拜师的?为什么要学习孔子的拜师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孔子的世界。(齐读课题)
(二)读中感悟,让学生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解决本文的生字词,如“远近闻名,传授,纳闷”等。
2.感知课文大意,说说孔子拜师的过程是怎样的。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定小组或学生朗读。
(三)精读课文,感受词句魅力
第二段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是孔子谦虚好学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重点要把学生引入文本,和文本对话,在阅读中去发现,去感悟,去体会。
1.全班朗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你认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里看出来?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终于走到了洛阳。(抓住重点词语理解:风餐露宿:这个词语一般用来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终于: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路途十分遥远,因此用终于。板书:求知若渴、坚持不懈)
(2)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注意区分“拜见”与“拜访”,“拜见”是“拜会,会见”的意思,“拜访”是敬辞。)
(3)孔子想……于是上前行礼。(板书:谦虚礼貌、彬彬有礼)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他拜师的根本原因。你能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句话的意思么?
3.对于老子,你又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观点。
(1)“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注意区分“迎候”和“等候”的区别,试想如果互换可以吗?)
(四)对话朗读,丰满人物形象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孔子的虚心好学已有了很深的印象。二、三自然段中除了屏幕上的部分,还有很大部分是对话。自己读读对话,你还体会到了什么?(说话很有礼貌、谦恭有礼、文质彬彬等)
1、要求把这些对话读好,边读边揣摩两人当时的神情、心情。
2、师生对读。读中理解破折号的作用。
3、男女生分角色朗读,条件允许可要求边说边演。
(四)、拓展部分,进行综合学习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好的板书,它是文章结构的简缩。通过板书,使学生能鲜明地对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刻地体会中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2:孔子拜师说课稿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懂得为学要勤奋,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5、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能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难点:
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理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读孔子一些语录(治学类)。
2、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让我们打开这扇门去认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出示孔子画像)。学生默读孔子简介,见课件。(师相机板书:孔子)读后简单交流,你了解到什么?对孔子有什么初步印象。
3、今天我们来学习孔子的一个故事,揭题:孔子拜师。让学生跟着书空“拜师”,重点提醒“拜”。
导入:孔子是一位大学问家,三十多岁时已经远近闻名,为什么还要拜师呢?他怎么拜师求学的呢?让我们跟随孔子拜师的脚步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有不懂的地方(词语、句子)可在边上画上“?”,或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
2、检查、交流:
(1)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在黑板上板书几个难读词语,预设是:
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传授(机动)
(2)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风尘仆仆、纳闷、止境、传授、渊博、日夜兼程、毫无保留佩服
(3)其余词语:(机动进行识记生字,并进行教学,重点指导书写:尘、迎、境)
风尘仆仆学无止境风餐露宿
远近闻名迎候等候
拜访 传授纳闷孔丘
长进敬重 品行
3、指名分小节读课文,相机正音,并疏通课文词句,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指名读,简单评议。疏通的词语如下:
第一段:曲阜(山东)洛阳(河南)相距上千里,渊博,组词解义:深渊广博
第二段: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老聃仲尼
(结合了解古人的名、字——仲尼是孔子的字,古时候,用名来称呼自己,用字来称呼别人,都是为了表示谦虚和礼貌。后来,人们把很有学问的人,称为“子”。所以后人都尊称他们为——孔子和老子)
第三段:传授第四段:佩服、敬重、品行(有道德的行为)
(2)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可用上黑板上的字词。
(再板书:孔子、老子,并简单介绍老子)
三、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1、读了课文,你觉得孔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老子呢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初说印象,不必求全求对,引导学生找课文中的有关句子来说明。)
出示课文句子读一读: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学生默读课文。
要求:同学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找到能反映孔子和老子品行的语句,在相关句子的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3、谈孔子:(可让学生读句子谈体会,板书关键词语)
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有关的句子,并相机进行朗读指导。交流的句子如下:
(1)“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从这句话中,你认识到孔子有什么样的品行?引导学生理解“远近闻名、渊博”,引导学生感受“谦虚好学“的品质。
(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机动,引导比较句子,师述:曲阜和洛阳相距很远,孔子走了几个月,才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你是从句子的哪些地方看出孔子的品格的?
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想象,孔子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他又是怎么样想的呢?(个人思考后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孔子也许从春暖花开的季节一直走到了炎炎夏日,烈日当头照着,他……
也许他从硕果累累的秋季一直走到了寒风刺骨的严冬,寒风凛冽,……
渴了,他……;饿了,他……;累了,他……;摔倒了,他……几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
再次带着敬仰的感情朗读这个句子。
(3)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行礼——简单掠过
(4)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话。(结合插图进行教学)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5)“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联系生活实际,交流。
(小学——中学——大学——工作,一直在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板书:学无止境)
(6)“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感悟品行:虚心求教
4、小结:对孔子品行的认识。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
想对他说呢?
4、谈老子: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5、分角色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或1—3自然段,小结学生对孔子和老子的印象。
句式一:
孔子是一位的学生。
老子是一位的老师。
句式二:
孔子,是一位的学生。
老子,是一位的老师。
1、自由读,边读边识记,并观察哪些生字需要提醒大家。
2、生字指导:(学生认为有困难的字,教师示范板书)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境”:右边部分中间是“口”
五、小结延伸:
1、通过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孔子和老子的良好言行,结合板书引导学生总结。
2、再来读读孔子的一些语录(为人类)。
六、课后作业。
预设板书:
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谦虚好学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学无止境)
2009年11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生字词并认读。
同桌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注意“丘”与“兵”的区别,“尘”上面的写法。
2、上节课,我们研读了课文,孔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
3、引入: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二、感悟老子的为人。
1、用上节课的方法,边读边划出能表现老子品行的句子
2、全班交流:
(1)“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感悟品行:爱护晚辈
(2)“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感悟品行:诲人不倦
3、自由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迎候”和“等候”这两个词语可以调换嘛?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拜访”和“拜见”呢?
生读自己感受深刻的语句(提醒学生读好写孔子和老子交往时的态度的词语以及礼貌用语)。
师引读,演读感悟,推荐小组演一演,进一步加深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演读让学生进一步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真情面对人物形象。】
三、读书汇报
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和“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从多方面介绍孔子和老子(鼓励学生利用教材中的资料袋或引用名言谈孔子和老子)
四、拓展活动
孔子、老子是我国的大思想家,他们创立了儒家、道家学说。生活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中华传统文化,为了更多地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我们准备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活动,用这把金钥匙去开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
1.自由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点选择伙伴组成学习合作小组。
2.明确责任: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作组长,具体负责本小组的活动。
3.商定方案: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商定准备哪些内容、怎样开展活动,组内具体分工等事宜。形成方案与其他小组交流。
五、课外实践
开展“灿烂的文化”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孔子老子
谦虚好学毫无保留
永不满足悉心传授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篇3: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走进文本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编选本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年级的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孔子、老子就更加肤浅了。这个单元是很好的学习内容,所以上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孔子、老子的资料,对他们有初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课堂上,应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通过广泛地阅读实践,多层次,多角度地让学生走进孔子、老子。
二、教学目标
针对文本特点和孩子的学习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准确地认读生字,规范书写,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等方式,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读中感知、感悟、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体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而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并学习“学无止境”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三、说教法
1.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是以读为本,要有层次有目的地读。初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来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再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带着“课文讲了什么事?”这个问题来读课文,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也可启发学生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理出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了解课文思路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中提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既培养学生学会默读的习惯,又学会如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解疑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互相合作,解决他们读课题后产生的疑问。良好的语言表达还处于学习和积累的阶段,这也是他们今后学习的重点。
四、说学法
三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任务是进行段的训练,并在段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词语,运用词语的能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我设计了“孔子已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还有谁能比他更加厉害呢?他会去拜谁为师呢?孔子拜师的经过又是怎样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既为学习下文设下了悬念,也为领会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及“学无止境”的精神埋下了伏笔。)
五、预设教学流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
第一、情景导入激兴趣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同时板书:孔子,并纠正读音,子读zǐ)
2、播放2008年8
3、交流: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关于孔子,你还知道什么?(课件展示搜集的孔子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看看、议议、说说等途径,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孔子的敬仰之情,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第二、直奔中心提问题
一篇课文是一个整体,我们要在这个整体中找一条主干,来贯穿全文的学习。在这堂课中我先抓住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到全文让学生找出孔子和老子有什么品质得到人们的敬重?在学习完二、三两自然段,学生通过品读感悟了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后,再次让学生读这一句中心句。(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第三、围绕中心悟情感
本堂课中的“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两个词语的理解。我先让学生找出能表现孔子拜师艰辛的词语,再通过读一读这些词语,然后多媒体播放风雨雷电交加的场面让学生感受孔子拜师路上遇到的恶劣天气,展开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课文中的孔子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什么困难,他又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说出来的不是简单的词语解释,呈现的是一种生活场景。(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
第四、紧扣中心谈人物
这一环节由“孔子和老子拜师的场面真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师徒二人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这一问题引入,学习第三自然段。让学生读孔子有关学习的名言,谈老子是怎么教学的,进一步认识孔子和老子,使他们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更丰满。
第五、联系实际促升华
1、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和感受。
2、进一步体会最后一段的意思:课文最后一段告诉我们: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3、积累名言:让学生说说知道的孔子的名言并交流孔子名言,老师相机投影相关的名言
六、说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板书,使学生直观地抓住线索,理清思路,体会中心。】
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不畏艰辛老子
求知若渴毫无保留
谦虚好学诲人不倦
勤学好问
学无止境
篇4:孔子拜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孔子拜师》是六年制学校人教版课标试验教材三班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本单元以"绚烂的中华文化'为专题,《孔子拜师》介绍代表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位大师孔子和老子,春秋时代思想家的求学故事在今日仍熠熠生辉,教育同学懂得尊师好学的哲理,并以孔子为典范,擅长学习,乐于学习。这是本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解并描述了我国古代出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表达了孔子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疼惜晚辈的品德,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见、等候等候'等理解有确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学习时接受朗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意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
二、目标设定:
1、会正确认读7个生字,会按正确的笔顺规范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等候、等候、止境、进步、请教、保存、传授、敬重、品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学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虚心好学和老子诲人不倦的崇敬之情。
3、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流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三、同学分析
三班级的同学,他们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阅读习惯正在形成之中,对课文的理解比较吃力。因此,引导同学在读准字音、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体会孔子虚心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疼惜晚辈的品德。
四、教学流程支配及设计意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针对第一个目标就是把词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把内容说明白。分成三步来完成:
1.直接出示课题,简洁了解古人对姓名、字号称呼的风俗,随机了解大家为什么称孔子、老子,介绍"子'的含义,而后自由初读课文。〔要求试读正确,难读的多读,难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自主学习理解词语.(远近闻名学问渊博学无止境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候毫无保存传授)
3.检查读书效果,读生字词,同学说主要内容。
在自主学习的环节,可以问你学懂了那些词,是怎样学的.随机教给同学一些理解词语的方法。又如"风餐露宿'一词,我这样设计:
①指名同学读,正音
②问的"风餐露宿'意思。
③出示字典上的意思,同学不非常理解,教给同学也可用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出示句子"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最终走到了洛阳。'引导同学想象,"他在路上有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同学感受到求学路上的艰苦。为后面的深化感悟内容,作好铺垫。
而后,检查朗读状况,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主要内容。然后老师依据同学的回答随机板书。通过以上步骤第一块---初读课文就差不多就完成了,接着是其次个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