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

时间:2024-10-10 09:13:02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

篇1: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

一、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推动新课程开展。

根据课型特点,从诗歌、古文、活动课三种课型出发,从形式上予以突破。

(1)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大自然感悟秋天并拍摄剪辑。

在《秋天》一课的设计上,老师带着同学走入大自然,学生拍摄寻访秋天的全过程并开展剪辑,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对课文的鉴赏领略和学生实践活动的互动式行进成为这节课的教学双线,这是课堂教学方式探索上的一次成功。

(2)教学形式多样,凸显“感悟体验”。

在学生实践根底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各自的感悟。“闻一闻秋天的气息”“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说一说秋天的故事”“摸一摸秋天的果实”各种教学手段交错使用。

(3)营造氛围,平等对话。

在《论语》这一课的设计上,注重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对话的开展。在古筝声中,在错落有致的`自由散读声中,浓浓的古韵在课堂中弥漫开来。在充分把握课文根底上,根据自己经验谈谈感悟,故事、漫画、小品、诗词、格言,学生们娓娓道来,课堂成了人生哲理交流的平台。

(4)走向生活,展示个性

《说说我自己》让同学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会竞选”“模拟学校招聘教师,校长点评招聘会”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在同学们的自我展示和同学评价中认识自我,加强沟通,课堂成了展示个性,认识自我的舞台。

从“文本内容的深层剖析探究入手”,深化新课程实施。

在形式探索的根底上,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从挖掘文本内涵入手,深化新课程内涵。

(1)追求内容的丰富、视野的拓展。

在设计《女娲造人》一课时,我们设想:一个经过改编的神话故事,内容本身没有挖掘的价值,但以此为本,引领学生走进神话的大门,里面的世界将何等宽广!在老师一步步引领下,学生们对文本和文本外的探索愈来愈深入,学生们脑海中留下了一串串问题:《女娲造人》古今版本多变,每一改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十多个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造人用的都是一种原料“土”,东西方神话中的女性有何不同等等。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研究的舞台。

(2)追求思想情感的深度。

在设计《信客》一课时,从三个层面切入:

(1)信息、信用、信念。

(2)文本比照。

(3)将人物置身于时代。这样,文本与延展交融、人物与时代纵横,使课堂教学厚实化、文学化。

在课堂设计上,层层推进:

(1)抓住要点,梳理文本。

(2)于看似平淡处设疑。

(3)在比照中突出人物性格。

(4)比较阅读,使文本向纵深挺进:比较臧克家《三代人》、史铁生《命若琴弦》,探讨“两代人”职业命运的代代相承图。

(5)提供时代背景,在时代的坐标上探讨人物命运。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密集,学生的收获颇丰。

二、支教交流,在碰撞中领悟教学真谛。

(1)主动出击,承受专家指教。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展开教学研讨。孔晓玲、李明、劳新华、郑怡、王旭东、李昕霞、饶美红等老师分别在各级各类的交流活动中开课,参与人数面广,涉及各个年龄层面,效果好,反响强。其中郑怡的《珍珠鸟》代表上城区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展示”活动。李明的《安塞腰鼓》王旭东的《信客》参加******四校“课堂新韵”活动。王旭东的《信客》参加由***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郑怡的《散步》参加由上城区教研室主办的***市“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孔晓玲的《女娲造人》参加区“陶研会”组织的研讨活动。

(2)提供时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密切关注各种层次的观摩交流活动。在全国、省市区十多次各类各级观摩活动中,分批选派各个层面的教师观摩学习,开拓视野。教师的参与面广、积极性强,有效地推进了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省里的新课程展示课,对转变我组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提供契机,促成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语文组的生力军。他们专业素质好,工作热情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教研组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尽快促成专业成长,是教研组工作的一个重心。

(1)集体备课,在交流中促成专业成长。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根据工作重心的不同,或专题式研讨,或集体备课,大家在活动中各抒己见,气氛热烈。无论是来自教学师傅的指点,还是来自备课组同仁对教学探讨,都成为他们成长的养料。

(2)开展活动,在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热情,以“整体推出”的形式展示教学风采。在集体备课磨课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锤炼。《秋天》《安塞腰鼓》《论语》《说说我自己》《珍珠鸟》等一系列的公开课获得广泛的好评。

篇2: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

一、有了“终身备课”思想。

通过学习,我见识了专家的风采,见识了全省众多优秀语文老师的教学方法,真正是“学然后知不足”,更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坚决了终身学习的信念。回忆自己的教学历程,工作十几年,某个时间段稍不留意学习,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就会落伍。踏上工作岗位后事实上才是一生中最漫长、最重要的学习之路的开始。我越来越觉得,作为老师特别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文学知识要丰富,语文素养要丰厚——这要靠终身的学习和积累,更需要老师终身备课。

在这个学习化的社会里,不学习自然会落伍。在今后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抽时间读更多的书,让语文的底子再增加点厚度,另一方面,我会在业务上持续不断的学习,多汲取多借鉴,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更要在工作中多积累多历练,笃学慎思,不断充电!

二、有了“大语文”观念。

新课程指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阅历,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老师和同学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老师与同学、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

想想以前不管是读书还是教书,总是认为老师是教课本,同学是学课本,老师是通过教课本教给同学知识,同学是通过学课本掌控所学知识。课本是“经”,老师和同学都是课本忠实的追随者,这就导致我在上语文课时总是对教材的每一篇课文不厌其烦的、详具体细、认仔细真、方方面面的讲解;导致课堂教学以本为本、以纲为纲,脱离了生活实际和同学实际。

三、加深了对“老师主导、同学主体”的认识

1、老师主导:

教学的知识对老师来说是已知的,对同学来说是未知的。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课前仔细备课,翻阅了大量的参考书,对上课中的任何一个问题了如指掌,甚至语言的表述都特别符合参考答案的特色。结果是上课时虽然展示了老师的风采,自我感觉不错,可同学总是一脸的茫然。我当时真是不明白,为什么投入的时间与产出的效果不成正比呢?

现在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第一,它为老师挤占同学思索沟通的时间,且为自己滔滔不绝的讲说提供了条件和可能;第二,它会潜在地钳制同学的发散思维,让同学不自觉的以老师为中心,跟着老师的思路走。

今后教学我要留意在知识的系统性和框架上要起到高屋建瓴的导向作用,但对详细的问题无需一一作细致的讲解。这样,既能保证上课中老师“导”的作用,又能使得师生面对同一问题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于师生共同参加沟通、利于同学的理解和分析。

2、同学主体

我过去在上课时大多关注的是这堂课我上得好不好,我的要求同学有没有达到,我的讲解同学有没有理解。其实,过去太着重自我的感觉,而没有考虑同学的爱好体验。所以我今后不管再上什么课,都不能只关注自己的感受,而是要着重同学的爱好体验,要设身处地的为同学考虑,站在同学的角度来备课、上课。

今后教学中,我要充分考虑到全体同学,及同学个体的差异,制定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学习目标,并且考虑到每一个同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控程度的不同,设置科学合理的起点。既考虑到要使每个同学都能完成课业学习的目标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能掌控所学知识,又充分考虑到对学有余力的同学的开放式培育,使每个同学的学习特长都能得以发挥,学困生有胜利感,学优生能最大程度的放开手脚,对所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更加系统的掌控,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同学各展所长,各有进步,各有收获。

四、有了“角色意识和过程方法”的转变

1、老师角色的转变。

今后教学中,我要做同学的伙伴,做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着,而不是统治者和长官。教学过程是师生同等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2、教学方式的转变。

课堂上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习过程要引导同学不仅用脑子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用手写;即用自己的亲身经受、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老师要始终积极参加同学的学习过程;让同学自由自在的置身其中,尝试学习,享受学习的乐趣。让课堂焕发无限的生命力,使同学思维活跃,热忱高涨,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角。

3、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给同学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五、理念需要武装实践:

通过研修学习,接触到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内心很多次震撼,似乎自己已经占据了一个个制高点。其实,过去的学习阅历告知我:只有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实践中,才能充分表达先进理念的意义和价值。

“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盼望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有大的进步。

篇3: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

近期,我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老师的课,收获良多,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学习总结吧。

一、教师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有的老师在教学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几位教师由教学的主宰、中心,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这些课教育学生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素质教育之首。这些课能关注学生的生活,教育学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评价、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时有效地展示,实践证明,就要把教学工作不仅要体现在课堂上,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平日学习上。在活动中多角度,多侧面的进行训练,有时为了一个训练点可以把课时延长。下面,就我的块状训练具体谈谈做法。最初可以通过小黑板出示训练内容及过程,让学生读一读,体会体会然后让学生一步一步去做,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这个程序去操作。

相关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