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在新课程推动过程中,语文组多层面多角度地在课堂实践中落实新课程理念,使新课程真正在语文教学中得以贯彻。为推动新课程的开展,我组以“整体推动”的模式开设出高质量的公开课,精确地把握了语文新课程在推动过程中的方向,以开设的公开课为标志,我组经受了两个阶段: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实践新课程和从“文本内容的深层剖析探究入手”实践新课程。
1.从“突破课堂教学形式入手”,推动新课程开展。
依据课型特点,从诗歌、古文、活动课三种课型动身,从形式上予以突破。
(1)学生走出教室,进入大自然感悟秋天并拍摄剪辑。
在《秋天》一课的设计上,教师带着同学走入大自然,学生拍摄寻访秋天的全过程并进展剪辑,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对课文的鉴赏领会和学生实践活动的互动式行进成为这节课的教学双线,这是课堂教学方式探究上的一次胜利。
(2)教学形式多样,凸显“感悟体验”。
在学生实践根底上,让学生在课堂上共享各自的感悟。“闻一闻秋天的气息”“听一听秋天的声音”“说一说秋天的故事”“摸一摸秋天的果实”各种教学手段交叉使用。
(3)营造气氛,公平对话。
在《论语》这一课的设计上,注意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对话的开展。在古筝声中,在错落有致的自由散读声中,浓浓的古韵在课堂中充满开来。在充分把握课文根底上,依据自己阅历谈谈感悟,故事、漫画、小品、诗词、格言,学生们娓娓道来,课堂成了人生哲理沟通的平台。
(4)走向生活,展现共性
《说说我自己》让同学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学生会竞选”“模拟学校聘请教师,校长点评聘请会”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在同学们的自我展现和同学评价中熟悉自我,加强沟通,课堂成了展现共性,熟悉自我的舞台。
从“文本内容的深层剖析探究入手”,深化新课程实施。
在形式探究的根底上,进入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从挖掘文本内涵入手,深化新课程内涵。
(1)追求内容的丰富、视野的拓展。
在设计《女娲造人》一课时,我们设想:一个经过改编的神话故事,内容本身没有挖掘的价值,但以此为本,引领学生走进神话的大门,里面的世界将何等宽广!在教师一步步引领下,学生们对文本和文本外的探究愈来愈深入,学生们脑海中留下了一串串问题:《女娲造人》古今版本多变,每一转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为什么十多个民族的创世神话中造人用的都是一种原料“土”,东西方神话中的女性有何不同等等。课堂成为学生探究讨论的舞台。
(2)追求思想情感的深度。
(3)在比照中突出人物性格。(4)比拟阅读,使文本向纵深挺进:比拟臧克家《三代人》、史铁生《命若琴弦》,探讨“两代人”职业命运的代代相承图。(5)供应时代背景,在时代的坐标上探讨人物命运。一节课的教学容量密集,学生的收获颇丰。
二.支教沟通,在碰撞中领悟教学真谛。
(1)主动出击,承受专家指教。
采纳“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绽开教学研讨。孔晓玲、李明、劳新华、郑怡、王旭东、李昕霞、饶美红等教师分别在各级各类的沟通活动中开课,参加人数面广,涉及各个年龄层面,效果好,反响强。其中郑怡的《珍宝鸟》代表上城区参与了杭州市教科所组织的“新课程展现”活动。李明的《安塞腰鼓》王旭东的《信客》参与宁波杭州四校“课堂新韵”活动。王旭东的《信客》参与由杭州市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教学展现”活动。郑怡的《漫步》参与由上城区教研室主办的杭州市“新课程教学展现”活动。孔晓玲的《女娲造人》参与区“陶研会”组织的研讨活动。
(2)供应时机,提升教师业务水平。
亲密关注各种层次的观摩沟通活动。在全国、省市区十屡次各类各级观摩活动中,分批选派各个层面的教师观摩学习,开拓视野。教师的参加面广、乐观性强,有效地推动了教研组教研活动的开展。尤其是省里的新课程展现课,对转变我组教师的新课程理念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供应契机,促成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是语文组的生力军。他们专业素养好,工作热忱高,具有很大的进展潜力。在教研组工作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力气,尽快促成专业成长,是教研组工作的一个重心。
(1)集体备课,在沟通中促成专业成长。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依据工作重心的不同,或专题式研讨,或集体备课,大家在活动中各抒己见,气氛热闹。无论是来自教学师傅的教导,还是来自备课组同仁对教学探讨,都成为他们成长的养料。
(2)开展活动,在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
在新课程推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年轻教师的热忱,以“整体推出”的形式展现教学风采。在集体备课磨课的过程中得到真正的锤炼。《秋天》《安塞腰鼓》《论语》《说说我自己》《珍宝鸟》等一系列的公开课获得广泛的好评。
(3)供应舞台,在获得成就感中猎取动力。
组织“全国教师根本功大赛”,“浙江省多媒体案例评比”,“上城区作文案例评比”、“区中小幼教学论文评比”“省市中语会青语会论文评比”等等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供应展现教学共性教学特长的通道,使其在获得成就感中猎取动力。
三、辛勤耕耘,成果颇丰。
(1)课题论文
暑假期间组织全组的教师撰写论文,提升将教学实践转化为论文的力量,加强沟通,进一步提升本组的教学教研力量;王旭东教师、孔晓玲教师、饶美红教师担当区《自主学习》的课题;多位教师担当学校的省市级课题,初二备课组实施《皇城根文化讨论》课题。
(2)教师成果。
王展青教师的作文案例《互动的课堂心灵的交汇》获得区一等奖,王旭东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培育共性化思维力量的策略思索》、孔晓玲教师《新课改下文言文课堂阅读教学探究》、李昕霞教师《学生进展为本作文评价模式的探究》、林丽丹《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的探究与策略》在区中小幼论文评比中以较好的成绩入围。另外有多位教师编选的新课程资料在各级各类出版社出版,文章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其中《建兰中学语文试卷》一书获得畅销。
(3)学生成果。
乐观开拓渠道,展现学生文学才华。各年级的学生利用春假秋假的时间尝试学生自己出版作品集、写自传、结合课文出专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潜能。有很多学生的作品发表、得奖、出版。
(4)课外活动。
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实施“大语文”的教学理念。教师们利用双休日的时间带着学生们“探寻皇城根文化”,组织学生开展“语文课外学问竞赛”,“话剧表演”等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媒体报道
《文汇报》《每日商报》以较大篇幅报道了我组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优化学生学习方式的报道;《钱江晚报》《青年时报》报道了我组开展“探寻皇城根文化”“杭州电视台”播出我校“语文课改”状况。
(6)承办大型活动。
乐观承办上城区“市新课程教学展现活动”,从《优化学习方式,提升语文素养》一书的编印到橱窗展版的布置,从开课教师的集体备课磨课到一系列组织预备工作,教研组的同仁们齐心协力投入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2: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篇3:新课程学习总结范文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为广大教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践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依据。现在,仍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初期,在学习和研究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在实践教学中对新课程改革理论的熟悉,提出以下几点对新课改的熟悉。
一、认真解读《课标》,增强课程改革意识。
《课程标准》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义务教育阶段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因此,反映当代世界发展潮流和中国社会变化与发展要求的课程目标,必須以注重学生健康个体和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提倡创新、积极參加社会实践为特征,取代以;“;理解;”;、;“;熟悉;”;为主要特征的传统课程目标。新课程目标,在注重基础性的同时,更注重发展性和创造性课程目标的确立与实施,以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观念。有了这个思想观念,新课程改革必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指导深度,而且必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最终目的。为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应扮好应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认真学习课改新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增强课改意识,在行动中支持课程改革。
二、求实开拓,在实践教学中努力充当促进者角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每位教师思想观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來。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和谐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把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捷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改革才干顺利进行,彻底实施。
三、创设教师的工作方式,发掘课程資源,充实教与学。
在以往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数是靠自己的力量解決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題。而新课程的综合化特征,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教师之间將更加紧密地合作。可以說,新课程增强了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將引发教师集体行为的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专业分工。也就是說,新课程提倡留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聪明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教师彼此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必須创设环境让教师集体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并在教学实践中所得的经验在教研中交流、研討,并获得共识,教师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才可有高层次的提高。
因现今信息时代的跨过,教师还通过因特网等去发掘所有尽可能有帮助的课程資源。而课程資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为此,教师自己必先占领其高地,这样才干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資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資源,在社会大环境中学习和探究。
四、新课程改革,教师职能的转变与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必須同轨而行,教师还应树立终身学习的价值观。
现代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新课程改革,教与学和互动必須呈现于教师职能的改变,与学生学习角色的根本转变。所谓教师职能的改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落足不同的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參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把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与学生学,將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將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的合作者、參与者、引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应同轨而行,应由原來的被动学习转变成为主动学习,学会自主学习,互相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发觉问題、提出问題、解決问題的能力。
由于教学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猜测性与复杂性,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教育提出越來越高之要求,因此,教师必須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持评估,维持开放的心态,肯于在实践中学习,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只有这样,才可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
总之,新课程改革,符合时代的要求。新的课程、新的起点、新的重任都需要发挥每位课改教师的聪明与辛勤劳动。;“;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我们的汗水不会白留,耕耘过的土地一定会结出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