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一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从幼儿园过来,对音乐知识的掌握、五线谱的识别、欣赏能力的鉴别还比较陌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老师应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着重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使学生具备基本的音乐能力。
二、教学目的任务
1、通过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2、进一步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4、陶冶情操,进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
三、教材重点、难点
1、进一步强化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2、培养学生音乐能力等。
四、个人教研专题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
五、主要措施:
1、精心准备,做好课前工作。
2、运用不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进一步强化有关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音乐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周《我们一起来唱歌》
第2周《玩具进行曲》、《传、传、传》
第3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音乐游戏
第4周《动物说话》
第5周《你听,什么敲响了》
第6周欣赏《听!谁在唱歌》
第7周《你早》、《上学歌》
第8周听《嘎嘎小鸭子》、《跳绳》、《可爱的家》
第9周我的创造
第10周《国旗国旗真美丽》、《娃哈哈》
第11周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草原就是我的家》
第12周集体舞
第13周《小树叶》、《红叶》
第14周《猜一猜》、《小猴子》
第15周《小鼓响咚咚》
第16周欣赏《京剧锣鼓》、《小花鼓》
第17周《堆雪人》、《蓝鸟》
第18周欣赏《雪花飞舞》、《放鞭炮》
篇2:一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针对我校同学实际状况,通过实践,使同学对音乐有确定的学习主动性,把握基本的乐理学问,以及基本的演唱技巧,能有感情、有表情的进行演唱。本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及重点如下:
一、教学任务
1、表演学习自然呼吸,不耸肩,养成良好习惯,留意咬字、吐子,清晰精确,做到有表情唱歌。
2、唱游能随音乐的不怜悯绪、节奏和节拍的变化,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效仿动作和即兴表演。
3、倾听欣赏优秀儿童歌曲,初步感受活泼、雄壮、漂亮抒情等不同歌曲和乐器。
4、读谱学问认唱1、2、3、5、6、等几个音,熟识连线、延长记号等,并知道作用。
二、教学要求:
1、突出音乐学科特点,把德育训练与音乐训练相结合。
2、启迪才智,陶冶情操,培育审美情趣,使身心得到健康进展。
3、使同学把握浅显音乐学问和简洁音乐技能,培育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4、了解中外优秀音乐作品,使同学具有初步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力气。
三、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倾听音乐
四、教研课题与教学措施
奋斗目标:以美育人培育兴趣享受音乐
教研课题:如何培育同学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措施:
(一)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同学,感染同学
训练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训练不是音乐家地训练,而首先是人的训练”。在音乐课中渗透适当地思想训练,充分利用音乐训练使同学潜移默化地受到音乐形象的感染和熏陶,寓教于情感,趣味,消遣之中,使同学情趣上受到陶冶,在道德上受到影响。在心灵上受到启迪。首先通过音乐训练培育儿童具有初步爱祖国的情感。在一班级的新歌及欣赏教材中多次加入《国歌》。
在教学中,利用插图、播放爱国主义影片、画国旗等形式培育同学的爱国主义情感。其次通过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曲目,向同学介绍祖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绚烂文化,进而进行思想训练,情感上和同学产生共鸣。同学自然而然地会从心底涌起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另外,向同学介绍音乐家或音乐作品时,可将这些内容编成小故事。如“音乐神童莫扎特”、“贝多芬和《欢快颂》”、“聂耳和小毛头”、“高山流水”等许多小故事,让同学在全神贯注地听故事地过程中,被音乐家的崇高的理想、坚韧的毅力、乐观的精神吸引,在同学幼小的心灵埋下希望的种子。从创设情境动身,让同学在快乐的气氛中接受审美训练。在教音符时值的长短时,可让同学通过自己行走的步伐“呛呛|呛呛”,感受四分音符的时值和四二拍子的节奏特点。然后,再进一步通过同学的生活感受“跑比走快”,“走一步可以跑两步”,“跑跑走、跑跑走”,以及小闹钟的走动声“嘀嗒嘀嗒”来熟识八分音符的时值。为了使简洁的节奏练习变得饶有兴趣,选几首儿童生疏的8小节或6小节的短歌,由同学按练习中的挨次拍手,老师在琴上奏出旋律。这样通过以上练习,不仅可以使单纯的节奏练习与旋律结合起来,增加了音乐性和趣味性,同时,也能培育儿童随音乐的节奏拍手的力气。从形象、直观动身,让孩子得到美的感受和联想。
(二)缔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育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法国大文豪雨果说:“开启人类才智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学校低班级的音乐教学是整个音乐训练的基础。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针对低班级同学的生理、心理特点因材施教,还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个人音乐素养,让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法走进课堂,让四特别钟更加有声有色,这样才能使同学对音乐课产生深厚的兴趣。
1、建立必要的课堂常规
在音乐课上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段琴声都要让同学明白是什么意思,我力求音乐课有别于其他课,从而吸引同学。—例如:一节课的开头接受应用让同学听音乐进课堂的形式,一方面培育同学的动作协调力气,一方面也培育了他们感受音乐心情的力气。师生问好接受应用唱师生问好歌的形式。音乐课中常有律动教学,律动时站立和坐下都可以用固定的音乐与之相协作(站立:1355|1—|坐下:1533|1—|)。同学回答问题正确时,同学用唱歌方式表扬(123|123|你真棒)。这样都会让同学感受到音乐课的独特魅力,成为同学对音乐课感到饶有兴趣的缘由之一。
2、运用多媒体,视听结合激发同学兴趣
如在教学《感受音的强弱》一环节时,可设计如下:多媒体出示一辆红色小汽车从大路一端开过来,经过弱中强标牌时分别按一下喇叭,让同学感受强弱的对比,经过三次不同体验后,点按实践按钮,依据画面中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同学作出正确的推断。这样把抽象枯燥的乐理学问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小常识,缔造出了漂亮的.音乐氛围。使同学在欢愉快泼的气氛中快乐而主动地猎取学问,趣味盎然。
3、启发同学表现美,激发唱歌兴趣唱歌的最大目的是给人美的享受。
我们不能满足于教同学唱会一首歌。更重要的是要启发精确的表达好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进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会。只有这样,同学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真挚动听、具有感染力、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使同学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低班级同学理解力气差,假如老师仅用抽象的语言理解歌曲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老师要把音乐同同学的生活、玩耍融为一体,结合他们生活中生疏的事情和词语,作形象的比方和讲解,把歌曲中的艺术内涵挖掘出来,激发起同学深厚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将整个身心投入唱歌中去,正确的、缔造性的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美。
4、引导同学歌表演,增加学习兴趣低班级同学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依据歌词内容启发同学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关怀同学更好的理解歌曲,记忆歌词。
在启发同学表演时,可以这样做:
(一)启发同学进行即兴表演。
(二)老师依据同学表演编排一套好的动作教给同学。
(三)个别检查。在个别检查时,同学时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会自发的爆发喧闹的掌声。这样,不但培育了同学的表演力气,加强了同学对唱曲的理解,而且也增加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5、绘画、故事、表演相结合,诱发欣赏兴趣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的思维力气,规律力气,而且更需要欣赏者用自己经受过的生活学问和感情去体验。但学校生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要是同学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育情操的目的,就必需依据学校生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好玩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视觉同步的方法来关怀同学理解作品。然后在让同学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宽敞的想象体验,使其依据各自对音乐的理解程度及直接、间接的形象记忆,把自己对所听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不同的颜色、线条、文字、动作表现出来。同学能闻其声如见其形,从而更精确的把握作品,理解音乐,欣赏音乐之美。
篇3:一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计划
一、计划背景
音乐教育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音乐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情感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本学期的音乐教学工作计划旨在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升音乐素养,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和审美意识。
二、核心目标
本学期音乐教学的核心目标包括:
1.培养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包括节奏感、音高感和音乐欣赏能力。
2.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
3.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内容
根据教育部课程标准和一年级的实际情况,音乐教学内容将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歌曲学习
学习简单易记的儿童歌曲,增强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表现力。
每周选择一首主题歌曲,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2.节奏训练
通过打击乐器和身体律动练习节奏感。
设计简单的节奏游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音乐欣赏
向学生介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扩展他们的音乐视野。
组织音乐欣赏活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4.音乐创作
通过简易的乐器创作小曲,鼓励学生参与到音乐创作中。
设计小组创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四、实施步骤
为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制定了以下详细步骤和时间节点:
1.准备阶段(开学前一周)
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每周教学内容和目标。
准备必要的教学资源,包括乐器、音响设备、教材等。
2.第一周:歌曲学习
教学内容:选择一首简单的歌曲,进行分段教学。
预期成果:学生能跟唱歌曲,并了解歌词的意义。
3.第二周:节奏训练
教学内容:使用手拍和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预期成果:学生能准确地击打节奏,并能跟随音乐节拍。
4.第三周:音乐欣赏
教学内容:选择一段经典音乐,进行欣赏和讨论。
预期成果:学生能分享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5.第四周:音乐创作
教学内容:分组创作简单旋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预期成果:每组能演奏自己的创作,并进行简单的评议。
6.后续周次:循环进行
每周重复上述内容,逐渐增加歌曲和创作的难度。
每月组织一次全班音乐会,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评估与反馈
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课堂观察
教师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及表现,记录学生的进步和不足。
学生自评
定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鼓励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
家长反馈
通过家长会或问卷调查,了解家长对学生音乐学习的看法和建议。
期末总结
期末组织音乐汇演,邀请家长和其他班级观摩,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资源保障
为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需做好以下资源准备:
乐器设备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打击乐器、键盘乐器等供学生使用。
教材与参考书
选择适合一年级学生的音乐教材,并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
学习环境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确保教室内音响设备正常运行,提供舒适的学习氛围。
七、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音乐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教师专业发展
定期参加音乐教育的培训和交流,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课程体系完善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音乐课程内容,确保课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家校合作
积极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音乐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八、总结
本学期的一年级下册音乐教学工作计划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和有效的评估机制,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实现音乐教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