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结
国家教育部总督学X说过:“在现代社会里,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文化内涵浅薄的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只重视应试的学校是呆板沉滞的令人窒息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国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在“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进而为学生打下“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由此可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何等重要!那么,如何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
一、让阅读成为需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科学的。”多年语文教学我的感悟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
1、立身以读书为本——读书与做人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当学生进行阅读时便会潜意识地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进行比较,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识和道德素质。一部英国儿童小说《哈利.波特》,征服了全世界,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被哈利的人格魅力折服,正直、正义、勇敢、坚韧不跋,向我们阐述一个人性永恒不变的主题,爱是博大的、无穷的、伟大的力量。
2、为有源头活水来——读书与心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青少年阅读有很多研究,他对阅读与学习能力的关系阐述得很多也很清晰。他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孩子在小学,甚至初中低年级时,仅仅依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
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孩子的智力状况和学习能力更好,缺乏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得很平淡。
3、此日中流自在行——读书与写作
家长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困惑:如何能写出好的文章。
其实,提高写作能力真正的“捷径”是阅读,表面上看这是个漫长的过程,实际上它是最经济、最有效、最省心的办法。但最简单的事情往往最难做到。急功近利的心态让许多家长想让孩子在短时间内学会写作文——这是不可能的了。写作需要优美的文辞、细腻的情感、深刻的体验。孩子的年龄那么小,他从哪里获得优美的文辞,从哪里寻找细腻,从哪里体会深刻。
篇2: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结
我国自古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说。可见,课外阅读好处多多。只有大量阅读,广采博取,才能出口成章。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倡让学生多读、有效地阅读,增加积累,读写结合,使阅读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写作、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这是广大语文教师早已达成的共识。我的阅读教学在摸索与试验中进行着,现将近段阅读收获总结如下:
一、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要想主动有效地进行,首要的任务就是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自发地形成,需要有目的有打算地进行培育。培育学生的兴趣我从以下几方入手:
1.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依据不同学生兴趣,合理地选择不同类型的课外读物,发挥“好书”自然?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意”兴趣,让他们一见生趣,乐不释手。像一些情节性强的故事书、学问性强的书、趣味性强的科技书、文笔优美的精品书、经典性的文学书都很简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读书有用论”要利用板报、班会以及课堂等阵地常常向学生进行灌输,使他们明白多读书,读好书的作用,从而自觉地培育课外阅读的兴趣。
3.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我们举行读书故事会、美文观赏会、心得沟通会;评选“读书大王”、“记诵能手”、“朗读高手”;颁发“课外阅读奖章”、“全能小博士”等称号;开展朗诵会、辩论会、学问赛等等。
4.推介激趣。以课堂教学为“支撑点”,适时推举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刨根问底”;另一方面推举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引导学生扩大视野。组织同学间相互推介,促使学生“奇文共观赏”;鼓舞学生家长推介,拉动学生彰显特长。
二、做好阅读笔记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依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依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也可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因此,可通过具体课例的学习,根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逐步训练,重点把握三种文字类型〔评文字、评写法、存疑问〕的批注。批注一般写在书的页眉页脚页侧,进行多种类型相结合的综合性批注的训练,在自主阅读中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作批注,使学生把握做批注的方法。这样,由课文阅读延长到课外阅读。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渗透、逐步运用、逐步把握。
学生在批注的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依据自身需要与伙伴交换意见,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见解,到达批注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许多批注出来不懂的问题在沟通过程可以得到解决,做到感悟共享。对于共同的怀疑,我适时的点拨与诱导,对每个学生的批注给予充分的确定,激励学生再次阅读的信念。
定期组织课外批注沟通与竞赛,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给予学生充分的批注时间,充分的沟通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在思中悟,在辨中明,。鼓舞学生将“批注式阅读”由课文阅读延长到课外阅读,增添学生阅读的深度,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
三、把握阅读策略
课外阅读是教学在课外的延长。搞好课外阅读,关键在于让学生把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使学生会读。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我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名目,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查找资料。同时,学生在课外阅读时,要有重点地选择一些与学习亲密相关或自己最感兴趣的章节进行精读,读的时候边读边想,在文章紧要处,感受最深处圈点勾画。
2、摘录与随感相结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要求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广撷博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新课标注重学生独特化阅读,让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要做好这一点,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写读后感,我将学生的读书笔记设计为篇目、介绍、文笔精华、阅读感悟等栏目。
3、沟通与商量相结合。阅读后,学生之间可以互相沟通阅读状况,商量解决疑难问题,沟通心得,这一内容可支配在课前五分钟活动中,或举行课外学问竞赛。这样,学生不仅把握更多的信息,也能养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四、养成良好习惯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受益。新生刚开始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就对他们作了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的习惯,要养成随时翻阅书籍的习题,坚持每天挤一点时间,读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阅读气氛,促进学生自觉阅读。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或作勾划、或作批注、或写提纲、或抄录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较深的可写读书笔记、或写读后感,定期沟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指导学生养成“读说结合”的习惯
让学生把所阅读的内容、心得体会在同学们中进行沟通,也可以进行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沟通。如鼓舞学生利用闲聊时间进行商量和沟通,我始终坚持课前五分钟让一位同学介绍一篇他最近阅读的〔或是他宠爱的〕文章,让学生满腔热情地投入,各抒己见,这不仅能培育仔细细致的读书习惯,还能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指导学生养成用“心”读书的习惯
只读书而不作思索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
五、检查催促阅读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主动性和阅读能力各有差异,加之阅读内容丰富,要使每个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扩大视野,增加积累。教师除作阅读指导外还需要加强检查催促,使课外阅读落实到位。
篇3:小学生课外阅读学习总结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一)激发读书兴趣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只有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学生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去。但我们的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他们学习以外的时间或者看电视,或者玩电脑游戏,或者在野外玩耍,却不愿意每天看看有益的课外书,而要改变这一现象,需要我们教师去点燃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渴望,变“要我读”为“我要读”。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进行的,所以,更需要家长的密切协助。每天学生读得什么书,读了多长时间,由家长签字。(规定每天必读半小时)
(二)教会学生读书方法
课内外结合,教会读书方法。教师要以课内带课外,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课上的学习,以指导学生课外阅读:(1)读。读内容,知其概要。(2)查。碰到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结合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3)划。给优美的、含义深刻的句子加点划线。(4)摘。摘抄好词佳句。(5)想。读后思考所得所感。(6)记。背诵精彩片断、优美范文。同时又归纳了以下几种主要的课外阅读方法:(1)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从字词句、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到读音、标点符号,都要弄懂弄通弄透。精读,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2)浏览法。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采取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有的文章,是属资料性的,只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或者是力所不能及的,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3)跳读法。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时,有选择地读,与自己需要有关的重点读,无关的则跳过去不读。跳读,重在“为我所用”,又保证读的数量。此外,还有快速读法、做卡片读法等。课外阅读,做到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学生就会获得广博的知识和技能,为写作奠定扎实的基础。读写结合,提高读书效益。写读书笔记具有明显的积累功能和表达功能,是提高课外阅读质量的有效措施,为此,要培养小学生尤其是中高年级学生随读随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促进学生读书效果的提高。
(三)为读书创条件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
1、确保有书可读。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首先要供给学生读物。作为家长,要定期为学生购买一些有益的课外读物,每学期应把图书馆内的图书轮流借到班级,让自班级的学生将自己的图书捐出来设置班级图书角,同时可以各班级之间调换借阅,这样就使图书角灵活增容,有源源活水。另外还由班长到学校图书室借书,统一借阅、统一归还。
2、保证了学生的读书时间。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固定课外阅读的时间,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措施:首先,我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每周安排一节课(周四下午最后一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平时,让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校门,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还特别规定:凡是课堂作业做好了,允许学生取出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每天放学让学生带一本课外书出校门,布置30分钟至2小时阅读等作业。学生有了充足的读书时间,才能提高读书效果。
3、推荐阅读书目。
书籍浩如烟海,如果不加选择去读,效果一定不理想。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自制能力和免疫能力都差,而农村学生家长教育观念淡薄,知识面狭窄,往往对课外读物的选择无所适从,仅仅依靠自己的读书兴趣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做好读物的推荐工作。
(1)、平时多推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书籍,作为语文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另外,小学课本中选入的名家名作多是节选,所以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作品的全部,甚至增读该作家的同风格的其它文章。
(2)、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和《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推荐优秀古诗文和名家名著。
(3)、在语文课上,不时向学生推荐一些班级图书角里的好书。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增加自己的阅读量,与书交朋友。(4)、每逢假期,介绍一些好的书刊杂志,指导家长和学生自愿选订、购买。如果条件允许,家长最好和孩子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四)检查读书效果
为了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总结阅读收获,促进学生认真二自觉的进行课外阅读,必须重视阅读效果的检查,如:检查学习笔记,举办读书展览,读书心得交流,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活动。促使课外阅读的有效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