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教师学习新课改总结
1、专题学习与课堂教学力量相结合。
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中都要开展一个专题的学习、探讨。每位数学教师依据学习主题开一节由自己独立预备的研讨课,在教研组范围内上课后,由全体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每一节研讨课进行评课。这样使每一位教师在学习主题的研讨中,运用上课的形式发表对这一学习主题的认识和做法。而其他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评课过程就是一次相互沟通学体会的过程。我们应当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只有在实际动手做中,才能学会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沟通,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外在的数学学问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阅历,自主构建完成数学学问的内化,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带来的是崭新的教学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颖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教学模式解脱了出来。为了转变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正在尝试转变教学方式,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着重培育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量。”这样每一次有主体的争辩课,就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的机会,不断对自己的课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入,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还要求教师必需转变教学观念,将原先思考的“如何教数学”变为“学生如何学数学”。而数学教师素养的提高,教研组的作用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我校数学教研组如下特点:
2、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
依据大家课堂教学中的弱点,针对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学问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开头大家认为开放式的教学过程不简洁把握,无法估计教学任务能否完成,怕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针对这样的顾虑,教研组中请有阅历的老师上示范课,着力让大家认识课堂教学如何开放,如何让学生参与学问的获得过程。通过这样的“大课堂”,让每一位数学教师意识到自己必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这样的“开放式”教学尝试,才符合有差异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平常每一位教师的“小课堂”。
这样小组备课大组完善相结合,小组上课大组评议相结合,真正使每位数学教师得到了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完善和教学评论力量的提高。
3、个人特长与教师专业化进展相结合。
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邀请在教学各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为其他教师传授阅历、方法。例如:请教学阅历丰富的李老师给大家讲自己是如何分析教材备好课的;请计算机比较精通的杨老师给大家培训计算机课件的制作方法等等。使每位数学教师的特长成为全组教师的共享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进展。
4、随时总结与阶段性总结相结合。
“总结”是提高教研质量的一项有效手段,所以每次上课之后,指教教师准时对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状况;教学过程的实施状况;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况;以及课堂效果方面进行一个准时的反思总结。课堂教学与预先设计有所不同时,我在调控方面还要留意灵敏。”而听课教师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教学环节,以及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上的一些不同的处理方法我们经常对教研组的活动向全体数学教师征询意见,进行小结。活动前听取大家的想法,依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调整活动。活动后沟通总结活动状况,对后一阶段的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
总之,我校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坚实后盾,为教师的成长供应了平台。
篇2:教师学习新课改总结
自20xx年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一路走得很辛苦。然而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在学习和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更多。除了各级教师培训中接触最新观念和了解学科前沿,观摩其他老师研究成果外,学校组织的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也为我们的常规教学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指导着我们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我们也因此能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此谈谈自己的几点感想和收获,希望能够引起老师们共鸣。
一、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开发自身潜力,发挥自己能力的机遇。每一位教师在这场改革中都需要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重新改进自己的教学。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老师们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去探索、寻求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我是学英语的,担任地理教学,在知识水平以及地理的教学经验方面有很多不足,但通过每周的教研活动以及自已的不断学习,地理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很多,感觉已经能基本胜任地理教学了。
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因材施教是一项古老的教育教学原则,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关心关注每一个学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才能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传统的教学,课堂是教师预设好的课堂,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一步一步来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基本忽略了学生的存在,是学生适应教师的过程。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重在学生怎么学而不是老师怎么教,活动过程要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是否让学生主动参与了学习的过程,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例如,在讲解地球公转时,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果教师只是凭空讲理论,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总是认为很难很难。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个简单的道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分析出昼夜长短的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用两根细铅丝绑成垂直状态,一根表示晨昏线,另一根用红线绕起来且可上下移动,表示直射光线。教师演示给学生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晨昏线的相应移动。让所有学生随意拿两支笔就可做同样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学生就能看出:晨昏线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相应移动,而晨昏线的移动引起全球昼夜长短的变化;同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如此轻而易举就能让学生领悟地球公转的意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动手动嘴动脑,全部精力集中于学习中,一次性就能带动学生掌握重点难点知识,在迎刃而解的基础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三、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
师生关系的和谐,首先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是溢于言表的,是没有对学生的隔阂,也没有偏爱。这种爱是无私的、公正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次,也是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的。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需要,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以及恐惧。
四、团结协作,培养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很难想象一个不会与人相处的人在当今的社会将如何生存。"美国商界某知名人士的这一感叹,无疑给教育提出了新的命题:必须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会交往的人。有分工、有协作的合作练习,不仅增长了学生的技能,提高了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在潜意识里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促进了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开展合作学习,让他们并肩作战,一起完成任务,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对方的重要性,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从而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好品德,让他们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交往。
五、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学习彼此的长处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它意味着以下三层含义: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和牵挂;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我们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段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们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建立爱心、同情心、责任感。在新课程"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欣赏可以是组织学生看展览,也可以是同学的优秀作业的相互观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欣赏同学的优秀作业更有价值。因为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模仿同学更胜于模仿老师。这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接近,更易于模仿。我们在课堂中巧妙地安排一些欣赏,让他们一起讨论、评价,取长补短,这样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这种欣赏有的是课前的,也有课后的。我们更多的是在课堂中间组织学生观摩,因为这样可以学习到别人的绘制过程和技巧,利于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实践进行调整,从而取百家之长,酿自家特酿。这对拓宽思路以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是极有意义的。
总之,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以后的路还长,我的教学经验还是很不够的,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我会继续探索、继续努力。著名教师李镇西曾经说过,教师"首先是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不是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会以此为鉴的。
篇3:教师学习新课改总结
1、专题学习与课堂讲学本领相结合。
我校每学期,在教研组中都要开展一个专题的学习、探讨。每位数学教师根据学习主题开一节由自己独立准备的研讨课,在教研组范围内上课后,由全体数学教师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每一节研讨课进行评课。这样使每一位教师在学习主题的研讨中,运用上课的形式发表对这一学习主题的认识和做法。而其他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评课过程就乃是一次互相交流学体会的过程。俺们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惟有在实际动手做中,才能学会有条理的思考、表达和交流,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把外在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经验,自主构建完成数学知识的内化,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为俺们带来的乃是崭新的讲学理念和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颖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使教师和学生从传统的一包到底的讲学模式解脱了出来。为了改变课堂讲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我正在尝试改变讲学方式,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讲学中来,着重培育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领,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本领。”这样每一次有主体的研究课,就乃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的机会,不断对自己的课提出新的要求。
随着课改理念的深刻,对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讲学基本功,还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讲学观念,将原先思考的“如何教数学”变为“学生如何学数学”。而数学教师素质的拔高,教研组的作用能够说乃是举足轻重的。我校数学教研组如下特性:
2、大课堂与小课堂相结合。
根据大家课堂讲学中的弱点,针对课堂讲学中“如何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讨。开始大家认为开放式的讲学过程不容易把握,无法估计讲学任务能否完成,怕影响讲学任务的完成。针对这样的顾虑,教研组中请有经验的讲师上示范课,着力让大家认识课堂讲学如何开放,如何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经过这样的“大课堂”,让每一位数学教师意识到自己必须在课堂讲学中进行这样的“开放式”讲学尝试,才符合有差异学生的需求,从而影响平时每一位教师的“小课堂”。
这样小组备课大组完善相结合,小组上课大组评议相结合,真正使每位数学教师得到了讲学理念的更新、讲学方法的完善和讲学评论本领的拔高。
3、个人特长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结合。
在教研组活动中,俺们诚邀在讲学各方面有特长的教师为其他教师传授经验、方法。例如:请讲学经验丰富的李讲师给大家讲自己乃是如何分析教材备好课的;请计算机比较精通的杨讲师给大家培训计算机课件的制作方法等等。使每位数学教师的特长成为全组教师的共享资源,从而更好地促进数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随时总结与阶段性总结相结合。
“总结”乃是拔高教研质量的一项有效手段,所以每次上课之后,指教教师及时对自己这节课的讲学宗旨完成情况;讲学过程的实施情况;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情况;以及课堂效果方面进行一个及时的反思总结。课堂讲学与预先设计有所不同时,我在调控方面还要注意灵活。”而听课教师提出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讲学环节,以及在教师“教”和学生“学”上的一些不同的处理方法俺们经常对教研组的活动向全体数学教师征询意见,进行小结。活动前听取大家的想法,根据大家提出的意见调整活动。活动后交流总结活动情况,对后一阶段的作业提出新的宗旨和要求。
总之,我校教研组真正成为教师讲学水平拔高的坚实后盾,为教师的成长供予了平台。
篇4:教师学习新课改总结
我国正面临着一场轰轰烈烈的基础训练课程改革,通过培训和学习,我对新课程有了更深化的理解.
首先,新课程它打传统训练原有的单一、教条的教学模式,构建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新型教学体系,体现了为了每一个同学进展的全新理念,为了每一位同学的进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的核心理念,也是最高层次的核心目标,新课程培育出来的不再是高分低能,而是全面进展的整体的人。
新课程改革后,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公平中的首席;由学问的灌输者转向人格培育者;从单向传递者转向多向对话交往者;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建构者,由实施者变为开发者.
新课程对老师给了我们老师机遇,同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要求老师必需更新学问结构。新课程内容的消灭迫使老师更新自己原有的学问结构,一方面精确?????把握任教学科中同学终身进展所必需的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持续学习,扩展自己的学问储存。新课程还要求老师必需有开发课程的水平。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的单一书本学问转变为以教材为轴线,以活动为纽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老师还必需进展整合课程内容的水平。
新课程理念下,同学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同学是配角中的主角,绝绝大部分同学仅仅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同学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老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同学,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同学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学问,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同学的真实感受。新课程提倡同学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育同学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水平、猎取新学问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以及沟通与合作水平。为此,新课程提倡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变沉闷、闭塞的课堂为欢声笑语,是师生的沟通、学习过程以及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情感体验,它还留意在学习过程中培育学习和做人的品性。
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十几年的寒窗苦换来的是一张录用通知书,没有伴侣,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奇特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忱,没有稳定而深刻的爱好和爱好,这样的同学将来怎样生活在社会中,前途可想而知。所以,作为老师的确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
空间和时间留给同学,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同学们乐观、主动地学习,真正让同学成为主宰学习的仆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究者与争辩者。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在课堂教学实施上我会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尝试全新的教学方法,我信任,课程改革后肯定会培育出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适合社会的全面进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