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小学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儿歌:“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那么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呢?
端午节是纪念诗人的节日,是爱国的节日。因为爱国诗人屈原见国破人亡,五月初五投汨罗江。屈原沉江后,古人将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万舟齐发、呐喊鼓乐吓退蛟龙,以此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后来演变成为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与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已密不可分。端午节成为中国人传递爱国主义情感和精神的重要仪式。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铭记爱国诗人屈原,以己之力践行爱国精神。
我们倡导的是屈原热爱自由,和平的精神,是面对危机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度的责任感,是面对强权宁折不弯的精神,要体会到屈原对于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屈原不同,我们身处的时代是盛世的中国。在这一个富足自信的新时代,我们更应该学会爱国,学会珍惜我们看似应得的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会珍惜我们的学习的机会、甚至我们的衣食。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爱国之心却没有大小之分。让我们从踏入学校认真听课做起、看到师长问声好做起、看到垃圾主动捡起、按时完成作业做起,努力拼搏做东大街小学优秀的“尚美少年”。
最后用一句屈原的话送给所有的同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我们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励,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做一个奋发图强,品学兼优的学生,能回报呵护自己的父母师长,无愧于炎黄子孙的人。同学们,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过好中华民族的每一个传统佳节吧!
篇2:小学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祭端午——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本周星期四就是农历五月初五,也就是我国的传统佳节——端午节。在端午节的活动中,自古以来就有赛龙舟,用五彩丝缠粽子、缠手足腕,包米粽,插艾叶,饮雄黄酒,挂香包等习俗,以上这些都告诉我们最早端午节是防疫祛病、避瘟驱邪、祈求健康长寿的一个节日,它寄寓了人们平安和顺的美好心愿。
后来,人们又加入了纪念地方性名人的内容,例如长江中游湖南、湖北楚地纪念屈原,长江下游江浙吴地纪念伍子胥或纪念孝女曹蛾。
总之,端午节起源于中国,从春秋战国至今,端午节已在中国民间传承了两千多年。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它们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正是这些节日民俗和传统文化时刻感召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我们是炎黄子孙。也正是这些传统文化让我们中华民族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冷落,反而在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发扬光大。2019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虽然他们申请的端午祭与中国的传统端午节形式不同。但是韩国的申遗成功,无疑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促使国人认识到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系列的国家行动也随之展开,2019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9年9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当然保护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要靠国家政府的重视和行动,更要靠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的积极参与。所以在端午佳节到来之际,老师希望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些国学经典,多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学好汉语,写好汉字,从点滴做起,积累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国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一定会让古老的华夏文明焕发新的风采!
最后,提前祝老师们、同学们端午节快乐! 谢谢大家!
篇3:小学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
敬爱的园长妈妈、亲爱的老师、可爱的小朋友们,早上好!我是大三班的xxx小朋友,今天由我在国旗下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欢度端午,喜迎父亲节”。
在刚刚过去的传统佳节——端午节里,小朋友们一定都吃了粽子,看了划龙舟,度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假期,但是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来告诉大家吧!
在我国古代有一位爱国诗人,名字叫屈原,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被敌人侵略,就抱着一块大石头跳进江里,用自己的生命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老百姓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咬屈原的身体,就划船到江上,有的敲鼓吓走鱼虾,有把饭团丢进江里喂饱鱼虾。在那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就有了划龙舟和吃粽子的习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小朋友们,我现在唱几句,“我的家里有个人很酷,三头六臂刀枪不入,他的手掌也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小朋友们,歌声里这个人是谁啊?对了,是我们的爸爸。下一个星期天我们又将迎来父亲节,爸爸们都很辛苦,大家一定要制作一件礼物慰劳爸爸哟,然后大声说,“爸爸,我爱你!”。
小朋友们,随着我一天天长大,我们要学会热爱祖国,关爱家人,做一个心理阳光,身体健康的孩子,开开心心的度过我们的童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篇4:小学生端午节国旗下讲话稿
各位同学、各位教师:
上午好!今日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回味端午,传承民俗。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喧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伤,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好像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亮的饮食风俗。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传统节日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我们守着传统文化的“聚宝盆〞却不擅长爱护和挖掘。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接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进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著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完毕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简单无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定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日,该如何爱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明显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同学们,我们肩负着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转变端午节已被他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伴侣陷入逆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迟疑地伸出救济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冷静面对,查找缘由,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假如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传统节日是民族才智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剧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表达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很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逝或降低,我们的训练不仅要关注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沉的传统文化。
如今,很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期的国外生活,但是依旧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照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如今我们国内的同学却喜爱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韩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2021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结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21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教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转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伴侣陷入逆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迟疑地伸出救济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查找缘由,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假如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绚丽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