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学校教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总目标:
本规划旨在转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更新教育理念。通过切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规范化和制度化学校教研工作管理,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重点工作:
1、加强教研组的管理和优化:
我校现有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明确各组的具体工作职责,并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建立教研组工作考核机制,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教研组,提升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2、完善教研工作制度:
用制度指导和管理教研常规工作,加强教研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保障教研活动有序开展。为学校的教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
将新课改理念全面深入到课堂,建立落实新课标、实施新课改的长效性机制,用新课标指导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教师培养:
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包括新任教师、骨干教师等的培养,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科学研究教学过程,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逐步形成一支教研水平高、理论素养好的教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科研骨干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化。
5、建立长效性的学习机制:
通过教师自学和学校集中培训的方式,鼓励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达到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实践技能的目的。
6、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多个方面多层次地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加强课题管理:
高度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力争研究一些能够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方法和理念上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研究成果,形成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科研课题成果集。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
(1)情况调查:
首先要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
1、完善教研组织机构建设,明确教研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建立科学高效的教研管理体系。
2、制定教师培养工作计划,开展分层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3、定期组织校内经验交流会,促进教师合作共享,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建立教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5、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二)2020年度目标: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推动课题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学校优质化发展。
具体工作:
1、加强校、县、州级课题研究申报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数量和层次。
2、完善教研激励机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
3、进一步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教研水平,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三)2021年度目标:打造学校教研品牌,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具体工作:
1、推动教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速学校优质化发展。
2、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考核,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3、进一步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教研水平,打造学校教研品牌。
为此,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根据学科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2)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3)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
4)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性。
具体工作:
1、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教研体系和奖励机制,促进教研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新课标为指导,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3、加强教师培训和教研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4、建立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氛围。
5、完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和科学性,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
2、我们将继续加强新一轮课题研究,并致力于打造一支高水平的课题研究队伍,以此提升学校的教科研水平,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3、我们将组织教育教学论文、课件、案例评选及推荐活动,以此形成人人懂科研,人人会科研的良好氛围,从而促进教师们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
4、我们将创新方法,激励教师学习实践,打造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实践技能,以此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篇2:学校教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发展总目标:
为切实转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更新教育理念,有针对性的开展切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积极构建学习型学校。实现学校教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教研实践的研究,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对教研组的管理和优化,目前我校有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明确了各组的具体工作职责,由教务处统一管理。建立了教研组工作考核机制,每学期评选一次优秀教研组,提升教研组开展校本教研的积极性。
2、完善教研工作制度,用制度指导和管理教研常规工作,加强教研工作开展的实效性,保障教研活动有序开展。为学校的教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3、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将新课改理念全面深入到课堂,建立落实新课标、实施新课改的长效性机制,用新课标指导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加强教师培养,制定教师培养计划,包括新任教师、骨干教师等的培养,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能力。通过科学研究教学过程,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逐步形成一支教研水平高、理论素养好的教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科研骨干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化。
5、建立长效性的学习机制,通过教师自学,和学校集中培训的方式,鼓励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达到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实践技能的目的。
6、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多个方面多层次地开展教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加强课题管理,高度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力争研究一些能够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在方法和理念上具有指导意义和价值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研究成果,形成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科研课题成果集。
三、具体措施:
1、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
(1)情况调查。首先要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
(2)分层培训。针对教师的研究水平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3)合作共享。教务处定期组织校内经验交流会,请教师畅谈学习体会和教研心得,交流思想,反思碰撞,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1)做实校级课题研究。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总课题下小问题的解决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2)抓好校、县、州级课题研究。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推广工作,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重点课题。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学校优质化发展。
3、构建教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为培育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1)修改完善《****小学教科研奖惩办法》,根据学校的财力,对列为校级及以上的课题,发放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2)加强课题管理力度。建立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中期检查与成果鉴定制度。开展科研成果评奖,重点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4、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教研水平:
构筑学校教研展示平台、教研交流平台、教育研究平台等科研互动平台,营造教研氛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1、教研展示平台。学校简报、论文集、案例集以及各类交流活动等作为教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媒介,构筑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教科研展示平台,使其成为了解学生动态和学校发展的窗口,成为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
2、教科研交流平台。以讲座、课堂观摩、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内容,构筑科研交流平台,在交流、学习、评比中实现共同提高。
3、科研研究平台。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教研项目研究、学科资源收集、专题研究等为载体,构筑科研研究平台,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四、阶段目标:
(一)2019年度目标:完善教研组织机构建设,初步确定教师培养工作思路和方法,建立稳定的教研队伍。
具体工作:
1、构建学校科研工作网络、完善以核心课题为抓手的科研体系、实现有效激励的系统化管理和相应的制度,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在原有的语文教研组和数学教研组的基础上增设综合教研组,将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科目纳入综合教研组,开展各类艺术活动、学科竞赛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教研队伍的培养和教科研培训,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培养教研队伍,提升教研队伍业务水平。根据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现状,制定教师培养计划以及教师自我成长规划,按照计划开展教师培养工作。新教师培养中,积极发挥经验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保证新任教师在常规业务工作中少走弯路,提升业务工作的实效性。搭建教师成长平台,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多渠道、多方法的促进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成长。
3、建立长效性学习机制,通过引导学习和鼓励教师自学的方式,促进教师积极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把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
(二)2020年度目标:进一步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建设,构建教科研奖励机制,建立持续落实新课标、实施新课改的长效性机制。
具体工作:
1、完善《学校教研活动管理办法》、《校本培训制度》、《课题研究管理办法》等制度,用制度指导和管理教研常规工作,促进教研工作科学性和规范化发展,为学校的教研工作的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和制度保障。
2、深化课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继续以新课标为指导,利用新课改教育理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将新课改理念全面深入到课堂,通过新课标学习,监督课堂教学实践的方式,逐步形成落实新课标、实施新课改的长效性机制。
3、积极实施名师培养工程,促进教师全面发展。加大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的培养,把素质好、潜力大、肯钻研的青年教师确定为名师培养对象,确定教师培养梯队。针对不同层次的培养对象,提出发展要求,促进教师均衡发展
4、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为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三)2021年度目标:
1、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目标,继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科特点为基础,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2、继续加强新一轮课题研究,努力打造一支课题研究队伍,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营造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3、组织教育教学论文、课件、案例评选及推荐活动,形成人人懂科研,人人会科研的良好氛围。
4、创新方法,激励教师学习实践,打造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学实践技能。
篇3:学校教研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发展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学校科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科研实践的研究,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重点工作:
1、重视常规教研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加强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多个方面多层次地开展教科研活动,推动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课题管理,高度重视课题的申报、立项和研究工作。争取做到课题研究校本化,力争完成一批前瞻性、针对性、实效性较强的研究课题并上报研究成果。
3、通过科学研究过程,提高我校教育科研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水平,逐步形成一支科研水平高、理论素养好的教科研队伍,培养一批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实现教育教学科学化。
4、形成具有我校教育教学特色的教育理论书籍(科研课题成果集)等科研成果。
三、工作思路:
1、管理建设与实施服务并举:
构建学校科研工作网络、完善以核心课题为抓手的科研体系、实现有效激励的系统化管理和相应的制度,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
2、个体研究与团队合作并举:
从校本科研出发,在个体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科研团队,营造校本专业学术交流氛围,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理论功底的、合作共营精神的开拓型科研骨干队伍。
3、重点课题与问题研究并举:
以承担的重点课题为抓手,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科发展趋势,并鼓励每位教师围绕重点课题,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
4、研究创新与成果转化并举:
引导教师以教育科研解决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最终创造生动和谐的办学局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深化、转化科研成果,避免低水平重复,提升学校整体水平。
四、具体措施:
1、加强教育科研培训,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根据“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思路,本着“研教、研训、研修”相结合的原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培训。
(1)情况调查。首先要对教师的科研现状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设计相应的培训方案。
(2)分层培训。针对教师的研究水平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对不同层次教师提出不同要求,力求使每位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
(3)合作共享。教科室定期组织校内学术沙龙,请教师畅谈学习体会和科研心得,交流思想,反思碰撞,统一认识,共同提高。
(4)成果汇编。教科室定期编写工作简讯,让教师了解学校科研工作的现状和进展;编辑课题研究个案,为教师科研提供支持性帮助;编撰科研论文集,展示教师科研成果。
2、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发展:
(1)做实校级课题研究。“学生良好习惯培养”和“教学质量提升”是学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教导处和教科室将负责对课题进行分解,帮助教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与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基于学科教学的问题研究,通过对总课题下小问题的解决达成课题研究的总目标,推动课题研究的进程。
(2)抓好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结题、推广工作,尤其是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密切相关的重点课题。认真落实课题申报工作,使课题研究在原有基础上数量与层次都有明显提升。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重视课题研究的总结、鉴定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引导教师借鉴各类优秀成果,并将已有的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快学校优质化发展。
3、构建科研激励机制,营造浓厚科研学术氛围:
为培育浓厚的学术氛围,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出台一系列奖励措施,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
(1)经费保障。根据学校的财力,对列为校级及以上的课题,发放一定额度的科研经费,加大对科研的投入。
(2)加强课题管理力度。制定《课题管理暂行办法》,建立校级及以上课题的中期检查与成果鉴定制度。开展科研成果评奖,奖励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研究成果。
(3)定期组织学术活动。每月开办--次学术讲座,每学期召开--次学术研讨会,努力营造学术研究的气氛。
(四)构筑交流研究平台,提升学校科研水平
构筑学校科研展示平台、科研交流平台、教育研究平台等科研互动平台,营造科研氛围,引导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研究。
1.科研展示平台。学校《教科研工作简讯》、学校网站、校本教材等作为科研成果展示的重要媒介,构筑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科研展示平台,使其成为了解学生动态和学校发展的窗口,成为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平台。
2.科研交流平台。以科研讲座、教学论坛、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为内容,构筑科研交流平台,在交流、学习、评比中实现共同提高。
3.科研研究平台。以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学科资源库建设、专题研究等为载体,构筑科研研究平台,同时组建“青蓝工程”帮扶活动,每学期通过定期组织"研、考、讲高考题”,活动引导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使不同层次的教师均能准确把握考试动向,并使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