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方案(精选4篇)

时间:2024-07-08 09:46:58
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方案(精选4篇)

篇1: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关于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数字校园水平和人才信息素养,以信息化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我校将有计划、有步骤、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我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队伍培养为基础,以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应用为重点,统筹规划,注重实效,创新发展,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打造信息化、数字化校园。

二、总体目标

以信息化、数字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

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体系;保障硬件正常运行,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学校的全面信息化。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加大投入数字化校园建设,形成一个功能比较完善,富有本校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系统。

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资源建设数字化:

充分发挥校园网优化教育教学信息流通功能,逐步将教师备课、课堂教学、反馈练习、课后辅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在线考试等教学环节包容进来,形成大容量、开放式学习环境,建设开放式网络学习室,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和网络虚拟环境,如:教育教学资源库、视频点播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提供帮助;发展图书馆数字化资源库藏,以文件目录方式和数据库存储方式对资源进行管理和操作,以便信息储存,师生快速查询、访问、下载;优化组合学校教育教学资源,融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方式为一体,为师生提供多种类,多形式、多规格和多层次的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系统自动化。对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评价实行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其中包括学校的校务、教务、总务,教职工、学生的身份信息、工作学习记录、评价信息等档案、学藉、学业管理。网站建设多元化。

不断扩充学校网站的容量,提高网站层次,充分体现学校形象的展示功能、教育资源的集成功能、师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舞台功能、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功能;展现班集体学习、活动风采;开辟骨干教师个人主页,展现教师教育教学特色,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开展网上多项交流。网络管理制度化。强化管理、规范制度,修订部门和人员岗位职责,结合学校实际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加强校园网硬件平台的日常维护,保证校园网络畅通,使设备使用效益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制订师生网络安全保护管理条例,规范师生上网行为。

(二)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加速多元化课程的实践研究与探索。开展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

实行网络电子备课;灵活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进行学科课堂教学,探索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扩展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合理运用信息资源指导学生进行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运用网络开展学生课内外作业指导、学习情况分析和学习评价。

(三)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辅导,提高教师应用素质

在教育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中,广大教师要形成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的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培养一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新型师资队伍,形成覆盖各科、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改的骨干教师群体。全校教师掌握基本计算机操作及在网上查找资料的能力,大部分教师能进行课件制作、微课制作及具体网络的基本技术。逐步实现教师无纸化办公。以熟练运用校园网管理平台、学校资源网进行教学工作与开展科研。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形成开放、立体的培训空间和学习活动的场所。挖掘本校培训资源,集中专题培训;请专家作讲座,培训教师现代教育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下新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观摩学习。组织教师观摩校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课,通过观摩教师能更具体体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法;网上论坛。在因特网上以论坛形式在网上开展学术交流和讨论。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提高教研活动效率、效能。采用音频、视频会议形式,开展信息交流、专题讨论、论文交流等;开展网上公开课、说课和评课活动。

科研先导,努力探索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和新途径。探索网络环境下互动教学新模式,启动以建构新型师生关系为目标的互动教育新模式的研究,积极开展运用网络实现教与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试点研究。

(四)培养具有现代信息意识的学生。

兴趣活动,发展特长。

提供良好的信息环境;

组织各类兴趣活动小组,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举办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制作,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学习班。

主题研究,形成特色。

围绕一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电子作品创作;

开展主题式探究性活动;

开展网上信息协作学习和交流;

开辟网上大展台,举行研宄成果展示。

结合上级的评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制作电脑作品,并选送部分优秀的作品到省市参评。

篇2: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师范附小结合学校前期构建的“教育均衡发展”软硬件环境和师生信息化能力水平,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师范附小创办于1988年,是我县首批示范小学。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年发展中,成为全县文明校园、本县信息化教学实验基地和智慧校园建设示范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近XX人,教职工X人,其中,中小学高级教师X人,中级教师X人,市级骨干教师X人,县骨干教师X人。

二、实施规划方案

(一)领导小组

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XX担任组长,陈一德担任副组长,宜兴负责后勤管理。具体管理机制为:培训团队由分管教学副校长总体管理,教师发展中心和信息技术中心具体安排工作任务并进行专项考核。培训方式主要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线上专家课程推送、线下集中讲授、实际操作练习、教研组内研讨和教师相互交流等方式开展培训。考核方式采取阶段性培训效果监测和年度终结性培训效果监测进行,培训考核结果与培团队教师绩效、评优、职称评定挂钩。

工作安排:

1.组建学校培训团队。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学科主任和信息技术骨干教师为核心成员的学校培训团队。

2.开展校本培训。设置政策理论、信息素养、培训能力、应用测评等课程模块。采取专家引领、经验分享、主题研讨、任务驱动和实践锻炼五位一体培训方式,重点提升其培训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指导能力和校本应用考核实施能力。

3.结合教学常规要求、教学展示、教学比赛、教研活动、特色发展、校本资源建设、校本课题研究、校本研修等常规工作,拟定学校推进时的工作安排。

A.示范校教师在线培训内容:

为了推进我校信息化教育教学的发展,我们依据混合学习环境和教师应用需求,制定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范围,并在专家的指导下,组织教师进行诊断测评,最终确定了四个微能力点,覆盖了“四学维度”。接下来,我们将展开研修,通过线下5天+线上25学时的混合研修任务,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生成高质量的培训成果。

为了确保培训实效,我们邀请了专家两次进校指导培训内容,分别针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校本研修实践应用进行现场诊断示范和针对性指导。

本次培训采用坊校联合的形式,以“整校推进”研修为主,以区域学科工作坊研修为辅,结合项目的整体规划,预设校本研修活动,促进学员实践应用。同时,我们也会结合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教学创新的定位。

我们预期的成果包括微能力点实证材料和一份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资源包。这个资源包包含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微课、课堂实录、微能力使用说明等内容,并且要求研磨的信息化教学创新课例需至少含2个教师所选信息技术微能力的使用。

为了促进成果的集成与推广,我们将开展信息化教学创新听评课活动,借助“移动听评课APP”,教研组内循环听课。同时,我们也会以竞赛促应用,组织形式多样的信息化教学创新竞赛,为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平台。

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安排工作坊研修活动,以服务、配合“整校推进”培训的实施,促进发挥学科区域研修的专业优势,创新工作坊研修应用性成果的打磨、生成和分享机制,建立竞争学习机制,促进学员深度研修。

最后,我们会进行校本应用考核,根据培训内容,教师提供课堂设计文稿、教学用的课件、微课、家校合作案例以及跨学科活动案例等,通过开展学科技能竞赛,以学科组为单位全员参赛的方式进行,为获奖教师颁发荣誉证书,获奖作品将推荐至上以及参加比赛。全体参培教师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称评定和年度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相关规章制度处理。

根据教育部的三十个微能力点的检测标准以及其他相关文件,我们制定了适合本校的考评细则。通过个人自评、教研组组评和学校核查的方式,完成了全体教师的合格性评测。在评测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优秀教师的优秀案例,并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推广。

学校的目标是在培训管理实践中锻炼和强化两支队伍。在“整校推进”培训管理与指导实践中,我们要锻炼和强化培训团队和学校管理团队两支队伍,并生成可推广、借鉴的培训管理、指导经验。我们还要构建信息化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以校为本的适应学校发展需求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模式,并生成一批信息技术与教学创新融合的本土信息化教学资源。同时,我们还要通过模式打造促进示范校发挥引领作用,为区域分批推进奠定良好基础。

培训的总目标有三个。首先,我们要以培训推进应用驱动,让培训常态化,让培训出成绩。其次,我们要以考核推进应用驱动的推进,把上课使用应用作为对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一项内容,并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和绩效考核。最后,我们要以活动推进应用驱动。我们将结合市里相关活动和自身特点开展微视频制作比赛、优质课评比、教学课件评比以及“应用驱动和课堂教学”即兴演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推动应用驱动向纵深发展。

篇3: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方案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信息素养和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锤炼学校信息化办学特色,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尽管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因此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主要任务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高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进一步发挥我校的办学特点,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探索办学模式。根据二期课改推进的需要,逐步实现远程教育及TI技术教学的推广。

3、建立一个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能和“心通互动教学平台”整合,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在现有电子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校现有的多媒体、音视频资源信息储存,争取和学校教育平台整合,为师生提供快速查询下载的服务。

4、在完善更新学校网站的同时,再建设好班级主页、个人网页的链接。为改善目前学校网站信息更新慢的状况,尝试在年级和学科中培养一批老师及学生在信息中心的统一协调指导下,对网站相关模块的信息更新,加快更新频率。

5、应用好校园办公管理平台,通过相应软件的管理模块,实现学校各管理部门利用网站后台管理,及时发布、更新学校各类管理信息,提供学校公共基础数据查询、信息检索等服务,初步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自动化,提高协作效率。

6、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完善教师网站“我的空间”,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网上存储、网上交流平台(网络公文包),使课件管理、文件传输、师生交流的网络化变为现实,提高教育效益。

7、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创建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

三、基本目标

1、加大硬件投入,完善校园网,更新添置计算机

2、加强软件建设。丰富改进学校主页并定期更新,使学校网站形成较为丰富,具有自身特色的资源库。

3、加强应用,服务教学。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开展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提高学生的数字化技能。

4、加强校园网建设。

(1)宣传了解。

让教师了解校园网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加强管理。

?制订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如软件的升级等),确保校园网畅通。

(3)实践应用。

5、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四、网络管理

1、加强对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完善规章制度。

2、学校经常对师生加强网络安全教育,确保校园网网络运行高效、有序。

五、继续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维护,更新学校现有网站

学校计算机网络通过调整和重新布局,以及将学校局域网提升至域管理,在各方面的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本学期关键要解决服务器机房内web服务器以及域控制器的软件升级和web服务器内的资源重新调整以及校园网的安全问题。

学校网站经过几年的积累,在很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本学期将进一步在学校网站如何做深,以及特色平台如何进一步完善等方面,听取意见,进行修改。

六、协助学校各部门开展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各项活动,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协助各部门开展具有部门特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整合活动。学校各部门的任何活动,其实都是部门间相互协作的一个过程,绝对不是独立的分支,任何一个活动都涉及到学校的方方面面。一次成功的活动,其实就是学校各部门间相互默契配合的体现。信息室在整个活动中应该积极地参谋,指导部门合理选用信息技术,充分恰当体现学校的信息技术特色,全面推进学校的信息化进程。

XX区XX小学

20XX、X

篇4:学校信息化工作发展规划方案

一、前期工作梳理分析

(一)学校信息化基础建设

1.组织方式

在组织方式方面,我校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由校长担任学校的CIO,带领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推进小组、实施团队和专家团队开展工作。

2.支撑保障体系

学校从支撑环境、实施方案、机制体制和经费保障四个方面入手,建立了支撑保障体系。

一是打造了优良的基础支撑环境。实现千兆到校园,百兆到桌面,无线网络全覆盖;54个教学班全部配备交互式触摸一体机,为师生100%配备终端,开通了学校网络空间。完善了包括学校及资产类、学生类、教师类、规划与决策类、教务类、教学类、总务类等在内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二是制定了学校信息化整体推进方案、具体分工以及保障制度,建立了学校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形成了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做好了上级要求的登记报备工作。

三是建立师生信息化能力提升常态机制,进行激励、考核、评价、督促,组织活动等,与教师的绩效考核、评优树先,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相挂钩。

四是有着持续的经费投入机制。经费投入聚焦录播室、机房、创客功能室等升级改造,学校信息化自主发展项目,教师信息化培训,智慧课堂及网络空间建设。

(二)重点工作

1.XX省第二批信息化试点学校(省级)

2020年9月,学校迎接了XX省第二批信息化试点学校验收工作,在全市汇报中取得优异成绩,并通过现场验收。

2.人工智能常识课程(市级)

为贯彻落实XX市《关于在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常识教育的通知》文件精神,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人工智能常识课程的任务: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聚焦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增强学习积极性,提升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面向智能时代的未来核心人才,我校3-8年级每班人工智能常识课程每周开设一节课。课程内容涵盖人工智能概念、发展历史及人工智能在社会、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常用的算法的介绍与分析,图形化编程和python编程等。

3.XX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市级)

我校成为XX市首批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

4.自主发展项目(区级)

202X年1月,我校进行了自主发展项目汇报“人工智能下的课程设计对学校成就的影响-以英语学科为例”,并提供了课程设计方案,专家进行了点评指导。疫情期间,除了进一步完善与实施课程方案,还确定了新的目标,设计课程评价方案,通过五次全区线上读书会,相关干部和老师进行了课程评价有关理论与实践书籍的学习,并设计出课程评价方案。

5.未来教育云平台(区级)

一是进行空间建设,开通了学校空间、班级空间、教师空间,开通率达到100%,参与两届最美空间评选,包括教师和学校最美空间。二是进行资源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学科内容齐全、标准规范、覆盖不同教育类型的分布式共享资源库。三是智慧教学,学校教导处每半月进行一反馈,促进教师利用教学助手备授课每月不少于1节,促进大部分老师常态化使用教学助手进行备授课。四是智慧管理,能够利用智慧校园常态化开展日常办公管理,如考勤打卡、物资申领、会议室审批等。五是家校共育,尤其是通过活动广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教学和德育类活动。

6.智慧课堂与人工智能编程项目(校级)

学校以课题与项目为抓手,以智慧课堂和人工智能为重点,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建设。教育部规建中心重点课题“构建基于数字环境的教与学新常态-智慧课堂三部曲”顺利结题。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极简教育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结题;“基于智慧课堂的教学变革实践研究”荣获第十八届XX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XX市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信息化环境下基于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和“信息技术支持下小学数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以洋葱数学和交互式电子白板为例”、XX市教学自主创新项目“基于PBL(Project-basedLearning)的小学高段编程课程教学方法与课程案例研究”顺利结题。

二、工作计划及发展目标

(一)发展项目

1.XX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

充分利用XX市青少年人工智能科学院,开展编程、机器人、无人机、航空模拟飞行等创新社团,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并力争在市区及以上比赛中获奖。

2.智慧教学

积极应用国家、省、市、县四级云平台、智学网等平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应用常态化;通过钉钉在线课堂,希沃白板等积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做好线上线下衔接,保证了疫情居家期间的线上课程顺利开展;利用钉钉会议、录播系统等形式开展听评课、教研活动,构建起“互联网+教研”活动的新形态。

3.未来教育云平台

继续完善空间建设,提升空间的合格率与活跃度;进一步进行资源建设,建成分布式共享资源库;实现智慧教学、智慧管理和家校共育的常态化、特色化。

4.信息技术课

按照国家课程要求,3-9年级每周开好一节信息技术课,在学会基本电脑操作、文件标记、文档保存等基本技能的前期下,让学生能够熟练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自主选择数字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常态化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5.校本化研究

我校的信息化之路从资源、设备、平台和空间一路走来,实现了技术赋能下的弯道超车,正在走向从技术赋能到人工智能的教育实践,聚焦人工智能工具性、人工智能启蒙课程和人工智能环境三个方面的实践研究,以期探索智能环境下智慧学校的新样态。

(二)发展目标

1.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力使力,借脑发展,构建教学产研共同体,实施联动培养、贯通培养。

2.信息素养提升

通过专家引领,骨干示范,项目推进,应用驱动,分项目、分年级、分学科常态化落实应用,促进师生信息化素养全面提升。力求学校100%的师生能通过交互式触屏一体机、未来教育云平台等开展日常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

3.实现学科突破

寻找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点,力求形成语数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等12门学科在内的信息化应用案例,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与创新。

4.课堂模型塑造

注重在每个阶段进行课堂模型塑造,打造智慧课堂模型和人工智能课堂模型。

6.课程体系建构

注重课程体系建构。以学校最薄弱的学科为切入点,进行人工智能下的课程设计对学业成就的影响研究,力争从单科推广到多科。开设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人工智能启蒙课程,力求实现由特色课程到跨学科融合的转变。

相关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