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乒乓球社团教学计划

时间:2025-01-05 10:47:01
小学乒乓球社团教学计划

篇1:小学乒乓球社团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实施与开发校本课程,发展传统体育项目,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弘扬“国粹”,不断提高国球学习的兴趣与技术。特制定本计划如下:活动时间定于第2周至22周,每周五节最后一节课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由于是低年级年级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又没有乒乓球基础,因此选择四至六年级学生进行训练指导,其中个别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学生一点球感也没有,可以说水平是参次不齐的。我们希望通过参加社团活动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击球要领,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乒乓球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乒乓球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握拍托球,握拍垫球和准备姿势的动作与方法。

2、学会对墙击球的技术和方法,学习正手攻球技术和基本步法的移动。

3、学习反手推挡和发球的基本技术方法,掌握左推右攻的技术组合,学习搓球的摩擦动作和方法。

4、通过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练习,继续提高学生的身体技能和各项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体质。

5、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发展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培养敢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对乒乓球项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

1、乒乓球项目介绍握拍托球握拍垫球

2、对墙击球

3、正手攻球基本步法

4、反手推挡发球

5、左推右攻搓球

6、乒乓球的组合实践记分比赛

7.对墙击球

8、正手攻球基本步法

9、反手推挡发球

10、左推右攻搓球

11、乒乓球的组合实践记分比赛

三、训练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乒乓球理论知识,熟悉比赛规则和方法,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接发球。

2、通过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敢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3、了解中国国球的辉煌历史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难点:

能够准确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各种技术组合,正确参加比赛。

四、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把校本课上活,方法灵活多变,课堂高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上讲解和课外欣赏相结合,有效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乒乓球发展及比赛的具体实况录像,了解乒乓球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参与实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师徒结对,兵教兵。课外每位新生都要找一位球技熟练的大哥哥做师傅,共同练习,共同进步。

5、在班级内部举行对抗赛、竞赛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

五、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乒乓球项目介绍正确的握拍方法

第二周:握拍托球

第三周:准备姿势握拍垫球

第四周:握拍地面对抛球

第五周:对墙击球

第六周:对墙击球

第七周:正手攻球的徒手练习

第八周:正手攻球的练习

第九周:正手攻球的定位对练

第十周:基本步法:滑步

第十一周:基本步法

第十二周:反手推挡的徒手练习

第十三周:反手推挡的定点对练

第十四周:正手发球反手发球

第十五周:左推右攻的徒手练习

第十六周:左推右攻的定点对练

第十七周:搓球的摩擦动作和方法

第十八周:实践组合对抗赛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鼓励他们互帮互助,互相切磋,取长补短,从而使他们的乒乓球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六、参加的人数:11人均为男生

篇2:小学乒乓球社团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为了丰富同学的课余生活,提高同学德智体美全面进展,依据“健康第一〞的思想和“以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原那么,组建了同学乒乓球社团,初一初二的同学都可以报名。通过见面和同学接触,觉察同学的乒乓球水平参差不平,根本处于初级或零根底水平,而且动作都不标准。在报名的同学中男女生比例严峻失衡,女生报名的较少。报名的同学身体素养也是参差不齐,有的协调性好,有的就很差,比方第一次课,又几个同学交叉步学习,一下午就没练会。有的同学出来纯粹就是为了玩,纪律性差,我行我素,不听指挥。但是他们都宠爱乒乓球,爱打乒乓球,所以我不想打击他们的乐观性,一并接纳了。我想通过学习,不但能提高他们的乒乓球技术,打好乒乓球,也能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机敏性、速度和力气,争强同学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二、教材分析

乒乓球运动与羽毛球运动和网球运动合称小球运动。乒乓球也是我国的国球。它因运动场地小,室内室外都可以,没有身体直接接触,对抗性小,不管年龄性别,老少皆宜,不受季节限制,技术好学,水平凹凸都可切磋,技能提高身体素养又能愉悦身心,深受大家的宠爱。乒乓球运动以进展全面身体素养,特殊是小肌群力气,机敏性及协调性为主,以趣味性,消遣性,简便性,欣赏性为一体。能提高参与者的快速推断与分析力量,提高快节奏的适应力量和大脑快速反响力量。是一项才智型的身体运动。

三、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通过学练,提高同学学习乒乓球的爱好,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学会科学熬炼身体的方法,并能简洁制定熬炼方案。

2、运动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和竞赛,了解乒乓球裁判法,提高乒乓球技术水平和欣赏水平。能简洁的组织一场竞赛。简洁了解乒乓球的根本学问,初步把握打乒乓球的握拍方法和根本技术动作,学会正、反手攻球。

3、身体健康目标:

通过学习与练习,提高同学的机敏性,协调性,速度和力气,提高反响力量和快速推断力量。

4、心理健康目标:

通过学习和练习,提高同学团队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竞赛提高竞争意识以及承受成败的力量。

5、社会适应目标:

通过学练和竞赛,学会学习和竞争,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四、教学措施

通过教学视频的播放,让同学首先建立各种标准动作表象。

通过老师多做讲解示范,提高同学对动作的直观印象和理解。

通过同学反复练习,提高动作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身体素养练习,提高身体机敏性和协调性,以帮助技战术的提高。

通过玩耍和竞赛,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养。

五、训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每周一、四12:40—13:40.

地点:学校乒乓球场。

六、社团活动进度

(略)

篇3:小学乒乓球社团教学计划

一、课程开发背景: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保持传统项目,打造我校特色品牌。

学校在开发本课程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室,室内外乒乓球台共12张,基本适应学校训练。

2、教练队伍合理。我校喜爱乒乓球运动的教师很多,焦兰芝老师曾在市县多次获奖,师资力量很充足。

3、家长认可。社区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以上原因,为我们进行乒乓球开发实施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我校进行该项研究的价值所在。

二、课程目标

1、学生了解一些关于乒乓球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运动技能和方法,认识乒乓球在锻炼身体的有效价值,为以后学习、工作、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学生形成多动脑、多动手的能力,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3、学生逐渐养成准确快速的判断与果敢的意志品质。

4、学生能够自行组织一些小型比赛活动,成为普及推广乒乓球运动的积极分子。

三、课程内容

理论课:乒乓球基本知识

学习握拍方法;站位方法;推挡技术。

复习推挡技术;学习正反手平击发球技术。

复习推挡技术;学习正反手侧旋发球技术。

复习推挡技术;发球技术;素质练习。

学习正手攻球技术;左推右攻技术。

复习正手攻球技术;左推右攻技术。

安排教学比赛

裁判规则学习;教学比赛;素质练习。

步法练习;素质考试。

发球技术考核。

推挡技术考核。

四、课程实施建议

1、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乒乓球校本课与其他校本课由全体3—6年级学生自由选报,学校安排每周各年级有一节校本课程乒乓选修课。

2、场地与资源:场地,乒乓球室;教学资源,自制校本教材。

五、课程评价

1、评价内容

(1)、学生对乒乓球运动的兴趣、程度。

(2)、学生对乒乓球运动技能的掌握。

(3)、学生间人际交往状态的改善程度。

(4)、学生获得的成就感。

2、评价形式

(1)、学生自评:学生针对以上内容对照参加本组以前进行自评。

(2)、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训练实践态度、运用技能的能力等,可用成绩册、记分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的表现简单记录,作为评价依据。

篇4:小学乒乓球社团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校三至五年级共有15个教学班,其中高年级男生对乒乓球比较喜欢,有几个同学具备了良好的基础,女生兴趣不高,大部分不喜欢运动。中年级学生整体形式与高年级类似,但男生比较稳定,而且会打球的人寥寥无几,个别人身体协调能力低。女生比较文雅,身体素质低,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教学内容

本教学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乒乓球项目介绍,包括握拍托球和握拍垫球等基本动作和方法。

2.对墙击球的技术和方法。

3.正手攻球基本步法的移动。

4.反手推挡和发球的基本技术方法。

5.左推右攻搓球的技术组合。

6.乒乓球的组合实践记分比赛。

三、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的目标包括:

1.学生了解乒乓球的知识,学习基本的握拍托球、握拍垫球和准备姿势的动作和方法。

2.学会对墙击球的技术和方法,学习正手攻球技术和基本步法的移动。

3.学习反手推挡和发球的基本技术方法,掌握左推右攻的技术组合,学习搓球的摩擦动作和方法。

4.通过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练习,继续提高学生的身体技能和各项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全面发展,进一步增强体质。

5.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发展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培养敢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对乒乓球项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点

本教学计划的重点包括:

1.掌握乒乓球理论知识,熟悉比赛规则和方法,掌握乒乓球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接发球。

2.通过基本技术的学习和练习,发展学生个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敢于拼搏、机智灵活、勇敢顽强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对乒乓球项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难点

本教学计划的难点包括:

能够准确掌握乒乓球基本技术和方法,学会各种技术组合,正确参加比赛。

六、教改专题

本教学计划的教改专题是借鉴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研究。

七、教改思路

本教学计划的教改思路包括:

1.通过了解乒乓球知识,让学生逐步对玩乒乓球产生兴趣。

2.通过比赛、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进取心。

八、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本教学计划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措施:

1.认真备课、上课,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课堂高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课上讲解和课外欣赏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乒乓球发展及比赛的具体实况录像,让学生了解乒乓球的发展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参与实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为了帮助新生更好地学习乒乓球,我们采取师徒结对的方式,让每位新生都找一位球技熟练的大哥哥或大姐姐做师傅,共同练习,共同进步。

5.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我们在班级内部举行对抗赛、竞赛等趣味性较强的活动。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周:介绍乒乓球项目并教授正确的握拍方法。

第二周:教授握拍托球的技巧。

第三周:教授准备姿势和握拍垫球的技巧。

第四周:教授握拍地面对抛球的技巧。

第五周和第六周:教授对墙击球的技巧。

第七周:进行正手攻球的徒手练习。

第八周和第九周:教授正手攻球的技巧和定位对练。

第十周和第十一周:教授基本步法,包括滑步和其他基本步法。

第十二周:进行反手推挡的徒手练习。

第十三周:进行反手推挡的定点对练。

第十四周:教授正手发球和反手发球的技巧。

第十五周:进行左推右攻的徒手练习。

第十六周:进行左推右攻的定点对练。

第十七周:教授搓球的摩擦动作和方法。

篇5:小学乒乓球社团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和热爱,增强身体素质;

2.学习基本的乒乓球规则和技术动作;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竞技精神;

4.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遵守纪律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乒乓球基本规则和比赛流程的介绍;

2.乒乓球的基本动作训练:发球、接发球、正手攻击和反手攻击等;

3.乒乓球的战术技巧:进攻和防守;

4.乒乓球实战演练和比赛。

三、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乒乓球基本规则和比赛流程的介绍(30分钟)

1.介绍乒乓球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性;

2.讲解乒乓球的比赛规则和计分方法;

3.示范比赛流程,包括发球、接发球、进攻和防守。

第二课时:乒乓球基本动作训练(40分钟)

1.示范和讲解乒乓球的正手发球和接发球动作;

2.组织学生进行正手发球和接发球的练习;

3.示范和讲解乒乓球的正手攻击和反手攻击动作;

4.组织学生进行正手攻击和反手攻击的练习。

第三课时:乒乓球战术技巧(40分钟)

1.介绍乒乓球的进攻和防守战术;

2.示范和讲解进攻战术的技巧和要点;

3.组织学生进行进攻战术的练习;

4.示范和讲解防守战术的技巧和要点;

5.组织学生进行防守战术的练习。

第四课时:乒乓球实战演练和比赛(50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让他们运用之前学到的技术和战术进行对抗;

2.分组进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比赛,提供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

1.在每节课的结束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小结,检查学生对乒乓球知识和技术的掌握情况;

2.参与实战演练和比赛的学生,根据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建议;

3.定期组织乒乓球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竞技水平。

五、教学要求:

1.教学过程中强调安全第一,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和挑战自我;

3.注重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方法;

4.关注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调整。

相关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