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组合5篇)

时间:2024-10-28 09:44:11
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总结(组合5篇)

篇1: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总结

一、引言

作为小学心理老师,我深知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学期,我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以下是我对本学期心理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

二、工作内容概述

1.课堂心理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2.个别咨询: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

3.家长指导:为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指导和建议,促进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4.心理健康活动:组织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讲座、工作坊和团体辅导等,增强学生的心理韧性和适应能力。

5.评估与反馈:定期评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反馈和建议,协助班主任和学科教师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重点成果

1.学生心理素质提升:通过心理教育,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2.家校合作加强:成功促成家校合作,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提高。

3.个别咨询效果显著: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心理咨询,解决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困扰。

4.心理健康活动反响热烈:组织的心理健康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好评,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助和团队凝聚力。

四、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问题1:部分学生对心理话题存在误解和偏见。

解决方案:通过课堂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的心理意识,打破偏见和误解。

问题2: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

解决方案: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定期举办家长会和讲座,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问题3:个别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

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协助他们寻求专业治疗。

五、自我评估/反思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方面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六、未来计划

1.加强自身学习:持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丰富教学手段:运用更多数字化工具和教学资源,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3.深化家校合作:定期举办家长会、研讨会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

篇2: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总结

本人XX,小学教育本科学历,现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采取团体心理辅导、个体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为学生、老师提供心理服务,在工作的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有一些感悟和体会。现就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谈谈以下的看法和观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心理咨询师的道德修养比咨询技术更加重要,对于咨询师的道德要求应该比一般人群更高。我觉得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不仅要坚守道德底线、严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职业规范,而且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坚持更高的道德水准。心理咨询师应该有良好的品德,要做一个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人,做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抱持的心态应该是积极乐观向上的。

保密是心理咨询师应该遵守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咨询过程中,来访者会将其所有隐私毫无保留地告诉咨询师,建立这种信任的基础就是保密原则,良好咨访关系建立的基本前提也是保密原则。所以,作为一个咨询师,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应该泄漏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尤其在内部专业交流等活动中更要注意。当然,如果来访者涉及刑事犯罪、伤人、自杀等情况时,可以启动保密例外。

在咨询活动中,要进行严格的咨询设置,对咨询时间、收费、流程等均要进行严格规范,并在首次确定咨询时告诉来访者,并签署咨询协议。严格的基本设置不仅可以很好地保障咨访双方的合法权力和义务,而且可以更好促进来访者的动力,保证取得良好的咨询效果。

对于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来说,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首先要理解掌握心理咨询的理念和原则问题,其次才是心理咨询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心理咨询师只有正确理解和把握心理咨询师的职业理念,才能把心理咨询工作做好,否则很难做好心理咨询,严重的还可能伤害到求助者或心理咨询师本人。

心理咨询师要明确三个维度。求助者的身心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心理咨询师的健康是否得到最大的维护?所以说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或躯体症状。除此之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另外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时,一定要使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掌握职业所需理论和方法的前提下,遵循相关的法律、政策、法规,同时要考虑我国传统的习俗,充分结合历史、现状、进行科学的帮助。

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进行心理咨询,而我们还有另外一个角色那就是老师。所以我们自己的角色定位一定要把握好,不然不仅影响咨访关系,还会直接影响咨询效果。我们知道老师都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等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模式是通过启发引导求助者,提高其心理能力,促进其心理成长,自己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不是进行教育、说教,不是替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同的,举止言行也千差万别,这些差异来源于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不同的人生价值观。我们如果希望或要求别人的看法和自己完全一致,这显然是无理的。心理咨询师应该保持价值中立原则,接纳求助者,不把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强加给求助者,不用自己的价值观改造求助者,不对求助者进行批评和指责。

在心理咨询的全部过程中,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的各类事件均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只有这样,咨询师才能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了解,才可能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中立性态度可以保证咨询师不把自己的个人情绪带入咨询之中。在咨询中,如果求助者的情绪或者看法与咨询师有分歧,咨询师可以用一句中性的话表明态度:“你有这样的情绪或想法,我表示理解。“理解”既不代表赞同,也不代表反对,是中立态度最恰当的表达词。

每个人都有七情六欲,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各种烦心事。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尤其要注意保持空杯状态,要把自己的情绪放在咨询之外的时间去处理。在咨询中要全身心投入,设身处地的站在求助者的立场考虑问题,让求助者能感觉到咨询师的真诚和全身心投入。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很好的咨访关系,咨询才有更好的效果。

咨询师的工作要以有助于求助者的成长为最终目的,不能借机满足自身的欲望和好奇心,不能与求助者建立除咨访关系以外的其他关系。因为双重关系的建立会阻碍咨询的进程,甚至会瓦解咨访关系,不利于求助者的问题解决和个人成长。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其他的感情因素必须严加控制,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除此之外,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涉及其他问题。特别是异性之间的咨询,超越咨询以外的任何形式的个人关系,都在限制之内。

我们每个咨询师作为一个普通人,也会有自己的很多局限,也会深受幼年成长经历和既往成长经验的影响。所以,在咨询过程中,我们对来访者的某些言行产生思维、情绪的反应,到底是对来访者的情况出现的对应的反应,还是我们自己过往类似的经历激起的反应,这二者不可混为一谈,需要分别处理。初为心理咨询师,我们在做咨询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完善和纠正的地方,这个时候接受上级咨询师的督导就非常重要,可以让我们少走很多弯路。即使做不到上级督导,也最起码要进行同辈督导,进行深入的案例讨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心理咨询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而咨询师所能运用的唯一工具恰恰是其自身,因此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和完善是至关重要的。咨询师的人格魅力,咨询师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可能直接影响着咨询的效果,这就需要咨询师具备敏锐的自我觉察和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

咨询师要无条件地接纳自己,既要接纳自己的优势,更要接纳自己的不足,只有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才能去超越自我、完善自我。往往最难面对的缺点,恰恰是我们个人成长的关键点。在做咨询的过程中,要让自己保持一种觉察和悬搁的状态,头脑进行思考的时候,要时刻关注自己身体、情绪以及场域的状态,这样既能让自己深入到来访者的内心、感同身受其感受,又能保持相对抽离的状态,尽量做到出入自如。

作为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除了通过认证考试,还需要不断学习并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丰富自己的阅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当求助者前来咨询时,他的心理行为不涉及绝对的对错,如果你对很多文化、宗教、习俗不了解,就很难理解他的行为,无法进行深入的沟通,更加难以进行有效的疏导和治疗,故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应该是一个杂家,需要不断地进行终身学习。作为一个咨询师,要不断进行总结,尤其要对自己的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进行总结,只有不断自我完善,才能让自己的咨询师之路走得更加顺利。

总之,作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工作者,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来访者提供切实的帮助,在帮助人们幸福感提升的同时,实现“助人自助”,我也希望通过自我的完善,让自己与来访者共同成长。同时,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有义务让更多的人懂心理,能更好的处事和生活。因此,我经常在学校和家长会进行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讲座,让更多的人做一个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人。

篇3: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总结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 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 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 ---- 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

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篇4: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总结

一、工作总结

1.回顾过去工作目标及计划

在过去的一年里,作为小学心理教师,我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根据学期初制定的工作计划,我拟定了以下几项主要任务: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总结实际完成情况及成果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本学期,我共完成了20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自信心培养等方面。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在心理素质方面有了明显提升。

(2)学生心理状况关注:本学期,我共进行了30余次个别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了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我还与班主任、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3)家长沟通与合作:本学期,我组织了2次家长座谈会,与家长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此外,我还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日常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4)个人专业成长:本学期,我参加了2次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学习了新的心理辅导技巧。同时,我还阅读了相关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3.分析未完成计划的原因及教训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工作中仍存在不足。以下是我对未完成计划的原因及教训的分析:

(1)课程内容不够丰富:由于时间有限,部分课程内容未能充分拓展,影响了教学效果。为此,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提前规划课程内容,力求丰富多样。

(2)个别心理辅导时间不足: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有时因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辅导时间不足。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我将在下学期调整工作计划,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3)家长沟通不够深入:在与家长沟通时,有时未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导致沟通效果不佳。为此,我将加强与家长的日常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以便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4.评估个人及团队表现

总体来说,本学期我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加强与同事的沟通与协作,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5.挖掘工作中的亮点与不足

(1)亮点: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升;个别心理辅导及时解决了学生的问题;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

(2)不足:课程内容不够丰富,部分学生需求未能满足;个别心理辅导时间不足,影响辅导效果;家长沟通不够深入,教育建议针对性不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发挥亮点,改进不足,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贡献力量。

二、问题与改进

1.梳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遇到了以下问题:

(1)课程内容单一,缺乏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设计。

(2)心理辅导时间分配不合理,导致部分学生在需要时难以得到及时的帮助。

(3)与家长沟通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未能全面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

(4)自身专业知识更新不够及时,对于一些新的心理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方法。

2.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课程内容单一的原因主要是限于现有资源和备课时间,未能充分研究和开发适应不同需求的教学内容。

(2)心理辅导时间不足的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优先级划分,导致在处理紧急情况时无法给予足够的关注。

(3)与家长沟通不够深入的原因在于缺乏有效的沟通策略和足够的时间投入,未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

(4)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的原因在于个人学习计划不够明确,未能跟上心理健康领域的发展步伐。

3.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1)针对课程内容单一问题,我将结合学生年级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并定期评估和调整课程体系。

(2)针对心理辅导时间不足问题,我将制定详细的时间分配计划,明确辅导的优先级,确保每个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得到及时的支持。

(3)针对与家长沟通问题,我将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情况,提高沟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针对专业知识更新问题,我将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

4.计划改进实施的时间节点

(1)课程内容多元化设计:在下一个学期的开学前完成对不同年级课程内容的调整和补充。

(2)心理辅导时间分配优化:从下学期开始,每学期初制定时间分配计划,并按计划执行。

(3)与家长沟通机制建立:在本学期结束前,制定出详细的沟通计划和时间表,下学期开始实施。

(4)专业知识更新:每学期至少参加一次专业培训,每月至少阅读两本相关书籍,确保专业知识与时俱进。

三、工作计划

1.确定下阶段工作目标

下阶段,我的工作目标将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优化心理辅导机制,确保学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3)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参与度。

(4)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制定具体可行的工作计划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不同年级学生,设计更具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每学期至少完成2次课程内容更新。

(2)建立预约制度,合理分配心理辅导时间,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关注,每学期至少完成40次个别心理辅导。

(3)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家访等活动,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长座谈会。

(4)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每学期至少完成1次专业培训,每月至少阅读2本心理健康领域相关书籍。

3.分解季度、月度工作重点

(1)第一季度:完成课程内容更新,开展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组织1次家长座谈会,了解家长需求。

(2)第二季度:重点关注学生心理状况,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参加1次专业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3)第三季度:评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调整课程设置;组织1次家长座谈会,分享教育经验。

(4)第四季度:总结本学期工作,为下学期工作做好准备;完成个人学习计划,提升专业能力。

4.设定个人成长目标

(1)提升课程设计与教学能力,成为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心理教师。

(2)提高心理辅导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支持。

(3)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在专业领域不断深耕,争取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军人物。

四、团队建设与协作

1.优化团队结构,提升团队效能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率,我将着手优化团队结构,明确团队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1)根据团队成员的专业特长和兴趣,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实现优势互补。

(2)设立团队负责人,负责协调团队成员间的工作,确保工作计划的顺利实施。

(3)定期评估团队效能,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团队整体执行力。

2.加强团队培训,提高团队综合素质

提升团队综合素质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我将加强对团队成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1)组织定期团队培训,分享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

(2)鼓励团队成员参加专业培训和研讨会,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3)开展团队内部分享会,促进团队成员间的经验交流和技能提升。

3.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

一个良好的团队氛围有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

(1)建立激励机制,表彰优秀团队成员,激发工作积极性。

(2)关注团队成员的心理健康,定期开展团队建设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3)鼓励团队成员相互支持、相互尊重,形成积极向上的团队文化。

4.增进团队沟通,促进协作共赢

有效的沟通是团队协作的基础,我将努力提高团队沟通效果,促进协作共赢。

(1)建立定期团队会议制度,及时了解团队成员的工作进展和需求,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2)鼓励团队成员主动沟通,分享工作心得和经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搭建线上沟通平台,方便团队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五、个人成长与发展

1.制定个人学习计划,提升专业能力

为了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我将制定详细的个人学习计划。

(1)每学期至少阅读3本心理健康领域的专业书籍,学习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

(2)参加至少1次专业培训或研讨会,获取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和技能。

(3)定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教育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2.增强沟通协调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职场中不可或缺的技能,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提升这一能力:

(1)参加沟通技巧培训,学习有效的沟通方法和策略。

(2)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与同事、家长沟通,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

(3)积极参与团队合作项目,提高协调不同角色和资源的能力。

3.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高效的时间管理对于提升工作效率至关重要,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时间。

(2)使用时间管理工具,如日程表、待办事项列表等,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3)学会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任务,减少时间浪费。

4.参加外部培训,拓宽视野与人脉

拓宽视野和人脉对于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将积极参与外部培训和学习机会。

(1)每年至少参加1次外部培训或行业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动态和趋势。

(2)加入专业社群,与同行交流经验,拓宽人脉资源。

(3)主动寻求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以拓宽自己的教育视野和思路。

篇5:小学心理老师工作总结

时光荏苒,转眼间一学期又将要过去了,接下来我将对这学期以来的工作做一个总结。

本学期我担负了一部分的学校心理安康教育工作,包括三至六年级的心理安康教育课的授课,以及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咨询辅导。这一学期以来,在工作中我注重向学生渗透各种心理学知识,并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首先是课堂常规的教学工作,这学期较上学期来说增加了心理安康课本,学生都很感兴趣。我根据教材和各个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我设计了不同的课程,三四年级主要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合作意识,发觉想象力等开展辅导。五六年级侧重在换位思考,人际交往,趣味心理、情绪调节、考前辅导等内容。在工作中,我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心理学知识,组织学生开展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掌握自我调适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做到悦纳自己,并且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课堂教学的形式以活动为主,灵活多变,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除了课堂教学,每周五在社团时间为学生开放心理辅导室,为个别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开展心理社团活动,本学期我带着学生完成一系列团体沙盘游戏,学生兴趣十足,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成长。

当然,在我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的缺陷,比方说心理课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做活动时学生课堂纪律相对涣散等等。以后我将继续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积极完成工作。

相关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