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德育工作年度总结

时间:2024-10-15 10:24:18
幼儿德育工作年度总结

篇1:幼儿德育工作年度总结

经过一学年的德育渗透,我班的孩子已形成了初步的道德观,能判断日常事件的对与错,说话有礼貌,会使用礼貌用语,知道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懂得谦让和尊重劳动者等等。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班安排的系列活动和我们平时的点点滴滴随机的品德行为的培养。

一、精心设计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

我们设计、组织的活动,注重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从而发挥教育的整体效益,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乐中,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懂得道理,受到熏陶,达到教育过程的化。

(1)节日活动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我国在欢庆节日的同时,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如"三?八"节进行爱妈妈教育;"五?一"节进行劳动教育;"十?一"节进行爱国教育等等。

(2)参观活动

组织幼儿参观小区风光,认识各种花草。让幼儿了解珍惜人们的劳动,激发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

(3)娱乐活动

幼儿喜欢看表演,也喜欢参加表演,因此,在娱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渗透,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4)体育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这就为德育渗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如在各类竞赛性游戏中,教育幼儿团结一致,激发上进心和胜不骄、败不馁的品德;

(5)"大带小"活动

由大班哥哥姐姐为主角的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我们班的孩子最感兴趣了。看着大哥哥姐姐们精神地升旗、敬礼,让孩子感受到国旗的庄严和神圣。通过这种活动,培养了幼儿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团结友爱、和善交往、办事有责任感等优良品质。

二、把德育渗透到幼儿家庭教育中去

幼儿园和家庭,是两个背景极不相同的群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一方面受到幼儿园的教育,一方面继续受到家庭教育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家长的品德个性、习惯、爱好特长,为人处世的态度及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幼儿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努力做好幼儿家长工作,如家访、、电访、定期召开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接待家长来访等,及时了解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情况,向幼儿家长宣传和普及教育幼儿的知识和方法,帮助他们端正教育观点,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协调一致。

通过教育的实践和思考,我们感到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及各项活动是实施幼儿园德育的主要途径,尽管,我们已初步尝到了收获的喜悦,但这仅仅是我们的教育实践和探索点滴,今后将更深层次地研究幼儿德育的问题,继续寻求幼儿教育整体优化的途径。

篇2:幼儿德育工作年度总结

本学期,我园以提倡幼儿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创新为前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品德教育为基础,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成为讲文明、守纪律的孩子,在全体老师及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幼儿园文化建设,注重德育的隐性资源

儿童是好模仿的,外界事物的影响容易在儿童身上发生作用,但儿童的模仿是无选择性的,儿童的是非观念很薄弱,不可能只选择积极的事物去模仿,因此,我们加强了幼儿园德育隐性资源的建设。因为隐性的德育资源具有潜移默化性和可模仿性,它能时刻无声无息地影响幼儿,能起到润物无声的功效。我们把幼儿园隐性德育资源分为物质环境和人际关系两类,物质环境包括园容园貌、活动室墙面和区角环境,在物质环境的创设中,我们渗透了积极向上的思想,以生动、可感、有趣的形象塑造幼儿可模仿的对象,让幼儿在不经意间受到道德的熏陶。如每学期幼儿园都要进行大规模的环境布置。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园内的过道,走廊,活动室等布置团结友爱、关心集体、爱祖国、爱家乡、不怕困难、文明礼貌等环境,每个班级也根据思想教育的要求创设相应的主题活动环境,如:“幼儿安全教育宣传”、“幼儿健康教育宣传”等。人际关系主要是指师生关系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幼儿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老师成为他们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成为他们模仿学习的主要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影响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为此我们加强了教师师德行为的建设,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要求教师用高尚的行为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以自身积极、正确的行为促进幼儿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变得自信、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助人等优良品德。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主题教育

幼儿良好的个性品德培养是通过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实现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主题活动,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

幼儿是在活动中成长的,幼儿的发展是通过活动实现的。因此,我们非常注重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主题活动来丰富幼儿德育的内容。在小班“我爱我家”主题中,老师组织了“爸爸妈妈本领大”、“能干宝宝”等活动,萌发幼儿爱亲人爱同伴的情感,帮助幼儿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在中班“马路上车”主题中,我们请来了交警叔叔为小朋友上了一堂融演示、互动、体验为一体的生动的交通安全课。活动中,交警叔叔向小朋友介绍了自己身上的全副武装,让小朋友体会到了交警叔叔的责任及工作的辛苦。并通过图片、演示等形式详细介绍了过马路的安全知识、乘车时的注意事项。在大班“我的本领大”主题中,老师设计开展了“大带小”爱心体验主题活动,由大班哥哥姐姐带领小班弟弟妹妹参加幼儿园组织的活动。如“大带小”一起劳动,“大带小”一起进餐,“大带小”一起游戏等。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倍加关心,而弟弟妹妹对哥哥姐姐无比信赖。心灵上的共鸣,使大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快乐情绪,小班孩子感受到了“幼儿园像我家”。另外,每班均有值日生和好孩子的标志,每个区域活动角,均有值日生负责整理,且轮流担任,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与集体荣誉感。

三、节日活动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一年四季,有不少节日,节日活动是幼儿园进行德育的良好契机。我们根据节日特点,有计划地制订节日活动方案,利用节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在多彩的活动中渗透有关德育内容。新学期一开学,就迎来了新小班的小朋友,幼儿园对他们来说既陌生又新鲜,为了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融入集体中,我们中大班的小朋友充分发挥了他们做哥哥姐姐的作用,带领弟弟妹妹参观了幼儿园,帮助弟弟妹妹简单了解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在大带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培养,中大班的幼儿在活动中也逐渐学会去关心照顾弟弟妹妹,学会了谦让。中秋节我们则是以年级组的形式开展大活动,孩子们纷纷从家里带来了月饼和糖果,在活动中,孩子们你尝尝我的,我尝尝你的,学会了与人分享。国庆节到了,我们开展了“我是中国小娃娃”的德育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和小朋友一起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民族文化,深深促动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了打扮教室,孩子们和爸爸妈妈共同制作了有特色的灯笼,还做了小国旗,把我们的教室打扮得格外美丽。

四、将德育活动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当中

幼儿园的德育工作不是单独的说教,它是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的,它每时每刻都影响着孩子们的成长。例如在晨间活动时,我们引导幼儿主动地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的意识。来得早的幼儿还会主动关心班级的自然角,给自然角的植物浇浇水。我们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点名方法,让幼儿自己来发现班中哪个幼儿没来园,使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同伴,热爱集体。每天餐点之后,各班都对幼儿进行德育十分钟教育,通过讲故事、谈话等形式说说本班好人好事等内容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幼儿懂得如何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小标兵;在组织喝水的时候,我们教育幼儿要排队倒水,不推挤,不浪费水;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与人合作等等。自由活动时,我们引导孩子学会互相谦让,学习与人交往的语言,并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午餐时,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吃饭时不掉米粒、不剩饭菜,吃完后能自觉地将餐具收拾好等,抓住有利的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同时,我们还注重了对孩子的随机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争执甚至还会做错事。我们教师把它看作是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一做到及时处理,二做到循循善诱,问清缘由帮助孩子来分辨是非,有些问题还可以组织幼儿一起来讨论,以提高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使幼儿从身边的事例中接受深刻的教育,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五、家园共建促德育

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幼儿园一方面的努力,必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因此,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各方面都要加强对幼儿德育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及家园联谊活动来进行教育。现在的孩子自私、任性、霸道的有很多。于是,我们通过宝宝成长册、家长园地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多给孩子有利增强集体观念、劳动观念的实践机会,培养幼儿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热爱集体、艰苦朴素的好思想,及初步的劳动习惯。

篇3:幼儿德育工作年度总结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家方案生育政策的推动,孩子们越来越被丰富的物质享受包裹着,接受着过度的关爱,望子成龙的殷切盼望,使家长们大多数重视孩子的衣食住行,重视孩子的智力进展而忽视了孩子品德的训练,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强幼儿道德训练,始终是我们幼教工关注的重点。

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全国学前训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深刻指出:进展学前训练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将来,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定要求。今日之儿童,明日之栋梁。对学前训练的重视程度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是衡量社会进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幼儿训练作为素养训练的基础越来越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育人首先要育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加强幼儿德育工作,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社会、家庭、训练机构三位一体的训练体系,创设和谐、乐观的精神环境,以情感为支点实施幼儿道德训练

(一)注意利用社会资源培育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蕴涵着丰富的教学资源

为了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成为扩展幼儿学习的空间,加强幼儿体验性、探究性的学习内容,我们在《绿色的家园》的主题活动中,带孩子去植物园观看,通过游玩,孩子知道了花草树木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净化空气、削减灰尘,适时训练幼儿要爱惜花草树木,不任凭摘花踩草;吃完的果皮要放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不乱吵乱叫等,让幼儿从活动的开展中萌发从爱身边的事物开头,爱自己的家园、爱我们的大自然。我们为了培育孩子尊老爱老的情感意识,组织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到社区敬老院开展关爱、关心爷爷奶奶的活动;每年的助残日,组织小伴侣到“福利院”探望残疾儿童,为他们演节目、送礼物,还进行“为残疾小伴侣募捐活动”,向福利医院的儿童献爱心;汶川、玉树地震不仅牵动着成人的心,同时也触动了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幼儿亲自将自己的压岁钱放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募捐箱,使孩子们懂得了敬重生命、关爱他人的意识,孩子们奉献的不仅是钱物更主要是他们的爱心和名贵的品质。为了培育幼儿的爱国之情,珍惜今日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充分发挥本土资源,让孩子参观我军军史馆,孩子们知道了许多为了祖国的将来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使孩子们知道了在抗日战斗和解放战斗时期我军的艰苦斗争的历史,孩子们更加喜爱我们的宏大祖国,更加珍惜美妙的生活。

(二)发挥家庭训练作用,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社会中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这种发生在身边的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正是培育孩子理性辨别力量的教材。我们建议孩子家长应利用这些材料增加孩子辨别力量和心理承受力量,过滤社会信息,优化孩子幼小的心灵。电视网络等可以学习许多学问,了解国内外大事,但也不行避开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帘,我们建议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准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力量,同时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优化幼儿心灵,预防成长过程中犯错误,甚至于违法违纪。古人云:“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观点就是这个道理。为此家长方面做好优化儿童心灵的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注意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育

1、重视日常生活小事的训练意义,从常规训练入手,使道德训练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道德训练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中关心别人、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准时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舞;对损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议的方式引导、训练,使其知道何对何错,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2、运用各种感官如阅读图书、听故事、看动画片等帮助手段准时进行德育渗透,通过情节中的人物行为来关心他们分清道德标准,建立道德观念,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及生活中的事情,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3、不失时机地利用各领域教学和嬉戏进行德育训练。如:社会活动中鼓舞幼儿与自然界中的弱小生灵交往,心灵上引起共鸣,产生要呵护它们的想法。在照看小花小草、喂养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体验到了付出爱的欢乐心情。因此当生活中的弱小者如小弟弟、妹妹需要关心时,幼儿就会自然流露出“爱心”,并付之于行动——去关心他人、为他人服务。

二、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性作用,让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进行情感体验和错误尝试,以提高道德推断力

孩子的道德推断水平对于打算孩子的道德行为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推断一件事是好还是坏的标准,往往取决于成人作出的反应。如有个孩子打了人,问他为什么要打,他说:“我爸爸说的,要是有人敢欺侮我,就应当打他。”再如一个孩子认为,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因为“妈妈知道了会训我。”所以,幼儿的道德推断倾向依靠于一方的言辞。出于对违反的结果的恐惊和避开惩处的愿望,这种尊崇和惧怕的心理,表现在处理孩子与成人的关系上便是听从。皮亚杰说:“幼儿的第一个道德是听从,而所谓善的另一个标准长期以来就是父母的意志。”可见,在幼儿阶段,成人的影响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幼儿近乎肯定地信任成人,尤其是孩子生活中的人物——父母、老师。然而孩子又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更应当正视孩子主体的道德推断力量的培育,在此方面应当着重留意以下几点:

(一)和幼儿之间保持民主气氛,凡道德推断水平较高的成人一般都与孩子保持暖和、亲热的关系,擅长言语诱导,以理服人,比较留意提高生活中的民主气氛,对每个成员的看法和意见都进行公正的考虑;生活中在发觉问题时重视幼儿自己思索和争论解决方法,而不是一手包办代替、决断对错,这样孩子的独立推断力量和解决问题的力量会有明显提高。如:当孩子在有了冲突时会用争论来推断谁是谁非,用猜拳、轮番、谦让等方式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动辄向老师报告,依靠老师做“仲裁”。

(二)同伴交往的阅历关心孩子从道德的现实性中解脱出来,从外部规章、成人掌握的约束下解放出来,使孩子从自主性的活动中获得道德体验,从与别人相处的需要中产生道德意识。另外,耳闻目睹同伴的道德推断策略也是一种促进方式。看到别人的策略可能与自己的预料有所不同,于是产生认知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会驱使幼儿思索,受到启发,从而改进自己的道德辨别力与推断力。在解决不平衡时,孩子还会运用新的认知技能,重组自己的道德熟悉。有的孩子道德推断水平较低,常与水平较高的孩子一起相处,就会因为受到正面影响提高自己的道德推断力量。

(三)老师引导孩子提高理解他人的力量,是学习良好行为的思想、情感基础。通过组织幼儿扮演角色嬉戏来关心孩子体会别人的角色心理,站在别人的角度体验生活情景,强调他人的需要,能有效地把孩子自己的熟悉和感受与别人的熟悉和感受联系起来,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例如,让攻击性行为较多的孩子扮演嬉戏中经常受人欺凌的角色,可使其充分体验受害者的心情和感受,从而理解自己日常的行为对别人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还可以组织争论各种与实际生活有关的道德问题,使孩子真正有机会介入解决自己的问题,体验同伴间友好交往的欢乐感受。

三、注意幼儿在社会交往中挫折的体验,通过幼儿主体的心灵感受延长到对社会的正确态度,由健康心灵的塑造促进道德行为的养成

对人的信任心和怜悯心,需要自身对冲突或挫折等有一番体验,在这些经受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地培育起来。

由于家长对幼儿社会性进展的片面熟悉,导致普遍重视孩子的生理卫生保健,忽视了心理卫生保健;重视智力开发,而忽视社会性培育。导致孩子在身体健壮、智力发达的背后隐蔽着缺乏怜悯心、自尊心、自信念、坚持性、情感淡漠、任性自私、依靠性强、社会适应力量差等问题。要知道:人的健康是生理和心理健康的统一,幼儿的心理健康又是心理过程和社会性进展的统一。例如:孩子来到训练机构,父母供应“顺当”成长的“优越”环境变了,在家被视为“小皇帝”的地位变了,没有人再谦让自己,孩子之间开头有冲突,产生挫折,其心理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有的很暴力,有的则始终保持缄默,此时孩子应当懂得:在人与人交往中,要努力避开冲突的发生,并在冲突发生时,努力寻求冲突解决方法,这也是幼儿对社会的最初体验,是幼儿道德推断的初步形成阶段。因此心理的健康间接地打算着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

“一岁看小,三岁看老。”这句老话深刻地揭示了幼儿德育将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的质量。训练重基础,基础重塑德!德育应重视孩子身心进展的规律,应当从内部而非外部,应当养成而非培育!

相关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