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三、四岁是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时期,孩子们刚刚对这个世界有了懵懂的认识,这个时期同样也是幼儿养成教育的最好契机。家长是孩子永远的老师,所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会不断带给我们新的体会。下面简单谈一下我们教育孩子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首先教孩子学会爱、学会做人。
家庭被称为“创造人类健康人格的工厂”。健康的人格,不仅关系到孩子身体的正确发育,而且决定着他们今后的人生走向。人格的魅力要胜过任何地位和金钱,所以首先注重的是对孩子人格的培养,通过让孩子看动画片、看书,给孩子讲故事,教导孩子做人要大气,不要太计较利益,对人要有爱心,善于宽待别人,做个情商丰富的人;取得成绩不要骄傲,碰到困难不要气馁,树立与人为善,以诚取胜,乐观向上的人格。
二、从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习惯。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孩子学习自己吃饭,自己大、小便,并知道餐前、便后要洗手,不吮手指,不咬手指甲,不随地抛垃圾。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自己穿衣服,自己折叠衣裤,把衣服鞋子放在指定的地方。玩好玩具后能归还原处,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家里做简单的家务,例如拿碗筷等。
3.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教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早、再见、谢谢)等,见到客人会主动打招呼。
三、做到不随便翻弄别人东西。
不要总以为孩子小,太多事情做不好,或不放心他做。当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动动脑筋,也可以鼓励他实践,通过锻炼使孩子获得自信,增强战胜困难的意志力。有时候要设置一些小小障碍,放手让孩子去解决,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力的培养对孩子将来有很大的帮助。
四、言传身教,把握时机。
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很多的言行是仿效家长的,因此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当着孩子的面,用孩子的口吻待人接物,尽量靠近孩子耳边,让孩子意识到你是在教他。不要当着孩子表现出任性和发脾气,特别不要说脏字。要经常给予孩子鼓励和帮助,有进步应肯定,不吝啬地给予表扬,遇到挫折要疏导,帮他分析道理,找出问题所在,以锻炼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平衡能力,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看时间和场合,把握好时机,尽量不要在人前批评孩子,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别轻易许诺,一旦承诺,就要兑现。
五、放飞心情,留点玩的空间。
孩子是在玩中学习思考、完善自己对身体的控制能力、探索他周围的世界的。玩,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方式,也是我们认为最佳的教育方式,在玩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无尽的乐趣,还可以学到各种知识,通过游戏还可以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所以,得留给孩子有一定的玩的时间。作为家长要在孩子的游戏中做好配角,对各种玩具的玩法只负告知,但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创意,你会惊喜的发现几乎每种玩具在他手上都能发展出多种
功能。在节假日要适当带孩子外出,或远,或近,或公园,或游乐场,让孩子深入地体验生活,增加知识面,减轻压力,创新思维,以现实生活中的榜样激发孩子的积极情感。并主动带孩子外出,愉快的心情,将带给孩子生活上,学习上更多的收益。
篇2: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幼儿的劳动惯对于他们今后的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我们通过开展“幼儿小手牵大手——劳动体验活动”等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惯。同时,我们也注重让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和互助合作,比如让幼儿自己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让他们在劳动中感受到自我成长和进步,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总之,幼儿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引导和培养。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研究、在实践中成长,不断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的行为惯贯穿于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活动区,操作材料时,我们知道要将材料回归原处,为下一次活动提供方便。因此,我会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让幼儿整理物品,放回原处。这样不仅解决了玩具乱扔的问题,也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劳动惯。
在研究惯方面,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惯是非常重要的。当我要告诉幼儿做什么时,我会先说:“注意听,我只说一次,看谁最认真。”这样,幼儿就会很专心地听你讲话。养成惯后,每当老师讲话时孩子们都会专心听。同时,适时的评价可以激励幼儿养成认真倾听的惯,也可以达到强化这一惯的作用。我们要适时地给予幼儿及时的鼓励,善用激励性的话语,就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3: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中班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育,我觉得效果真的很不错,其中效果最好最明显的是一般话的运用和区角活动时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等。
我们是怎样来给幼儿养成和稳固这些好习惯的呢,要求幼儿一进幼儿园必需讲一般话,我利用了。
1、表扬鼓舞法,如:在某一幼儿用一般话与教师和小朋友交谈时,我会准时表扬鼓舞,某一小朋友一般话讲得真好,教师要奖给他一颗小红五角星,然后把红五角星贴在他的额头上。引起其他幼儿的关注,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讲一般话的激情。
2、家庭训练要和幼儿园训练要保持全都。孩子在幼儿园得到的训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家长应予以了解,并乐观协作幼儿园对孩子进展全都性的训练,以免家、园训练消失脱节,不利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和稳固,为此我们利用家园共育栏和家长会,与家长讲解原由、举案例等,让家长协作幼儿园对孩子讲一般话的稳固方法。由于我们在农村,是村办幼儿园,对农夫来说,他们讲惯了方言,讲一般话还是有点儿别扭,比方:一次有一位家长来送孩子时,孩子还在哭泣,我忙问孩子是怎么回事,家长很生气的对我说:“教师,这孩子不好好说话,我揍他了。”我忙问怎么啦,这位家长说:“我送他上学,他嚷着要解大便,我问他什么,他还在说解大便,我又听不清什么意思,最终他说,我要拉屎,把我这个气,拉屎就拉屎,还解什么大面,你还解馍馍呢,所以我就狠狠的揍了他一顿。”听了这些话让我哭笑不得,后来我弄清由于这个孩子说话咬词不清晰,把“大便”讲成“大面”,家长对大便的意思又不是很明白,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事情虽小,但对孩子来说很不利,原来孩子在幼儿园刚刚形成讲一般话的习惯,可在家却因讲一般话挨了打,孩子还有学讲一般话的兴趣吗所以让家长协作幼儿园给孩子制造一个讲一般话的生活环境,孩子很自然而然的形成讲一般话的良好习惯。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班幼儿的一般话已经讲的很好,孩子与孩子之间沟通用一般话与教师沟通更是用一般话,久而久之,孩子已形成了与任何人沟通都会用一般话的良好习惯。
对于玩完玩具后,分类收玩具的良好习惯更是稳固得特殊好,以前孩子们玩完玩具后把玩具弄得乱糟糟,还得教师帮忙他们收好玩具,自从提出培育让孩子分类收放玩具的习惯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的养成了分类收放玩具的良好习惯。孩子们再玩玩具时再也没有消失乱扔乱放的,收玩具时会摆放的整整齐齐,教师也变得似乎有点很悠闲的样子,不再忙于帮孩子们收放玩具了。
经过这一学期的培育,孩子们已经养成了许多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些好的习惯都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联手训练。
篇4: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我对本学期的工作做个总结:
一、从孩子的点点滴滴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应善于抓住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譬如,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在他饮食、起居等活动中逐渐养成的,文明礼貌习惯是孩子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的,爱学习的习惯往往是在游戏中形成的,爱劳动的习惯是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育的。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当然,作为老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表率。如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先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这样对于善于模仿的孩子来说必然受益匪浅。
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做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地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第一、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地实践才能养成。所以要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第二、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相同的信息重复地转入孩子的大脑,容易使孩子形成神经联系,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施教者今天严格,明天放松。幼儿园培养孩子好的习惯父母不坚持,都是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的。
第三、要注意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
孩子喜欢受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他情感上接受不了,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孩子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
因为不良的行为往往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来,而好的行为则要十分自觉,必须克制自己的需求,这种抑制力要经过自身的努力才能实现。这时孩子往往表现的不会那么自然、轻松。如果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以鼓励、支持再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总之,幼儿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当成一件关系孩子健康成长和社会进步、振兴民族的大事来抓。
篇5: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质就是学前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三字经》开门见山就有“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之言,这里的“习”可以认为是最初的学习。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可见,幼儿期是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关键是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德育的任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幼儿品德发展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把当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转化为幼儿道德品质的过程。如何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呢?依据十几年的班级管理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有效结合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对于3~6岁的幼儿来讲,他们的自控力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老师们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幼儿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我利用音乐活动《人人叫我好儿童》、《客人来了》,通过有感情地歌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同时,我结合社会教学《学做小主人》、《自己的事自己做》、《我的朋友》等活动对幼儿进行教育。在语言课上,我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说说长辈们的辛劳及是怎样关心自己的。再比如:我班上的幼儿在相互谦让、团结友爱、相互帮助方面做得不好,我就利用童话故事《萝卜回来了》、《小白兔过桥》、《帮助朋友》等,让幼儿从故事中吸取营养,从故事中去分清是非、辨别好坏。另外我还抓住契机,结合节日进行教育。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意义,根据不同节日的名称和含义,我分别创设相应的活动进行教育。如:利用“三八”妇女节培养幼儿尊敬妈妈、关心妈妈、懂得感恩的品行;利用国庆节培养幼儿爱祖国的情感。
2、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强化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期可塑性大。学习的波动性也很大,往往一些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更不是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巩固的。因此,行为习惯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断为幼儿创设重复与练习的机会,方能生效。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为此,我们要求各班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小超市”、“宝宝商店”、“小医院”、“小巧手”等,让幼儿随时都有机会在活动区参加活动,使他们在与同伴的相互交往中逐渐巩固礼貌用语,学会热情地接待客人;有条理地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等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关心帮助他人,主动为他人服务等一些优良的品德行为。这样,幼儿的良好行为经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习以为常地形成与习得。
3、寓养成教育的内容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有一个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要长期细致反复地进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如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求幼儿早上入园向老师问好,离园时要说再见,这个习惯的培养就是依靠日常生活中的反复练习,促使幼儿的认知结构不断重组与建构才得以培养起来的。再如培养幼儿爱惜劳动成果,可以在喝水、进餐、游戏中反复进行。从中可看出,日常生活是幼儿开展养成教育的最佳实践场所,具有范围大、机会多、反应快、幼儿无心理负担,以及针对个别幼儿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的诸多优点。
4、教师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幼儿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而习得社会行为。因此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幼儿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教师要求儿童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同时也在要求自己去捡,一改过去教师站立不动,却对幼儿行为指手画脚的“严师形象”;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教师也常常对幼儿的行为作出“谢谢”的反应;在街上偶遇幼儿家长,教师热情地向家长打招呼等等这些都看似微不足道却十分重要的教师表率行为会直接作用于幼儿。
篇6: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一、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
一〕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内容
(一)道德习惯
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它是确定道德观念和道德信念的根底。一个人有了优良的道德习惯,才能拥有其精神财富。
(二)活动习惯
活动习惯是指在活动过程中由于屡次重复和练习而稳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活动行为方式.
(三)生活习惯
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
(四)劳动习惯
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
二〕不良行为习惯
(一)道德习惯不良行为习惯:不礼貌,不关心他人、不关心集体,不遵守纪律,不遵守交通规则,不注意个人平安,不老实守信,不保护公共财物,欺弱凌小等。
(二)活动习惯不良活动习惯:不独立思考问题,比积极参与个性活动等。
(三)生活习惯不良生活习惯:不按时睡觉,不按时起床,不积极锻炼身体,随地乱丢瓜皮果壳,饭前便后不洗手,早晚不刷牙,不剪指甲,乱花钱等。
(四)劳动习惯不良劳动习惯:不认真做值日,不愿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三〕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成因
(一)道德习惯
模仿电视,大人们说话,形成不良语言,大人们随地吐痰,孩子们觉得好玩,也会跟着学习,有时不挨骂也会撒谎。无意的破坏公物。
(二)活动习惯
由于家长溺爱孩子,在孩子作业上孩子不懂就问,家长就告诉其答案,使孩子形成不独立思考的习惯。家长害怕孩子磕着碰着不需孩子活动,形成懒惰的习惯。
(三)生活习惯
家长对幼儿看电视没有截至,不按时休息,早上起不来,家长对此不重视。对孩子的个人卫生不管不顾,使儿童养成不良习惯。
(四)劳动习惯
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休息,家长不愿意让孩子做任何家务。在学校,幼儿将不鲁昂习惯带入教室,从而不认真做值日。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养成教育参差不齐,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相当局部幼儿形成了诸多的不良行为习惯。父母的教养方法不当,造成子女养成了骄横、任性、等不良习性。"隔代教养〞让祖辈对孙辈过度溺爱,使孩子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还有单亲家庭的放任教养方式,也对孩子造成严重的负面效应。
二、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标准行为习惯,严格催促检查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让幼儿不断重复进展各种良好行为.,积累各种良好习惯。在作息、礼貌、卫生、学习等方面,家长应严格管理教育,假设不及时提出正确合理的、必要的行为标准,不进展及时纠正及指导,则幼儿就易养成相应的恶习,等恶习养成在进展改正则会带来更大的困难!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应该抓住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针对幼儿身心开展的特点。在学习生活方面应耐心、有效的进展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家长和幼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幼儿有模仿的对象,给幼儿进展良好习惯示范,成为幼儿学习的典范。教师可以通过集体对其进展行为习惯的培养,让幼儿得到更多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知识,更好的在集体中充分展示。由于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差,不良行为习惯容易反复出现,教师和家长应该经常进展良好行为的检查并指出不良行为并给予更好的纠正,时常进展改造行为的检查与随时抽查相结合,常抓不懈,使之良好行为根深蒂固。
(二)运用奖励机制,强化良好习惯教师要巧用奖励机制,通过视屏、图片进展教育,告诉幼儿良好行为的习惯和不良习惯,提出与孩子能力相符的良好行为习惯,并让幼儿做好后给予鼓励、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使其持之以恒;用食物来警醒奖励,如笑脸、小红花等加以强化,这些都形成了一种合理的奖励机制,促进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更好的深入其生活。
(三)家园配合,重视不良习惯的矫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的养成有家庭教育不妥当、生活所处的环境不好和幼儿园教育不得当等原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就是第一任课堂,家长应该上好第一堂良好习惯的课程。培养幼儿在生活中的习惯,很好的分清习惯的好坏,在园教师应该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宗旨进展各项活动,充分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家长应与教师经常联系配合,家园以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目标,对其不良行为提出,进展改正的方法,给予儿童家园一致的教育。
三、幼儿不良行为的几种矫正措施:
1.纠正不良习惯:习惯不良的幼儿往往有一种不满的态度,周围人际关系混乱。可以从调整不良习惯幼儿与周围小朋友的人际关系开场,让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又玩儿模仿行为习惯良好的幼儿。家长和教师并在其不断夸奖孩子真使孩子更好的进展不良习惯的纠正。惯的幼儿,同时教育全体幼儿与不良行为习惯的小朋友进展活动,采取互帮互助的方式,让不良行为的幼儿得到关心,从而更好的矫正其良行为。
2.坚持培养,训练。坏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行为的矫正更是反反复复。这时我们要做到不急不躁、不气馁,并不断提醒幼儿什么是不良行为,催促他们改正不良行为。家长和教师应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有所了解,并给予提醒催促,使幼儿原理不良行为
3.及时奖励。在矫正过程中,不能无视幼儿的闪光点,对良好行为进展及时表扬宣传,这样使幼儿更好的突出自己的良好行为,对于出现不良行为的幼儿,进展及时的制止及批评。
四、思考通过纠正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在会在几个方面有所提高。
一是在道德方面。会用文明语,如"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可以自己整理物品,东西摆放整齐,可以很好的保管自己的物品:
二是活动习惯。可以积极参加各项活动,
三是生活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不抠鼻子,知道干净,按时休息;
四是劳动习惯,可以按时做值日,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所有事情要从点滴做起。良好习惯的形成是通过许多小事积累、培养、训练得来的。在每一件生活小事之中都可以得到良好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养成,此时应告诉幼儿什么使良好习惯,应该学习,什么使不良行为,应积极纠正。进食、睡眠、活动游戏,为以后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根底,形成良好习惯的品质。2、3岁时,应强化模仿、学习能力,以行动为主,以说理为辅,并可以简单的知道什么行为是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并可以指出什么行为是正确的,应该发扬光大,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并指出错误的地方,应积极改正。重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主性、自信心、劳动积极性及态度。勤俭节约。合作谦让、共同进步等品质。3岁以后则行教并重、讲练兼顾,幼儿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有初步了解。
习惯是逐渐形成的,只有坚持一贯的要求,不断地在大脑中不断形成深刻的印记,才能形成稳定的良好品质,一旦形成良好的习惯,可使幼儿终身受益。我们重视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要不断经常反复地进展练习,天天催促,经常检查,使良好习惯得到稳固。总之,德育教育从幼儿抓起,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一定能把幼儿培养成安康活泼、善于探究、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新世纪儿童。
篇7: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总结
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使人受益终生。古希腊伟大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充分阐释了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决定》第十八条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扎实推动素质教育。”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的启蒙基础阶段,更应该注意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更是深感在幼儿时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幼儿时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也是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不过当今很多孩子,他们生活在四二一特殊结构的家庭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逐步养成为以自我为中心、依赖、骄横、霸道、不礼貌等不良习惯。如何改变现状,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成为当今幼教工作者首先要思考和实践的焦点问题,也是《幼儿园工作规程》所界定的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能够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多方面配合,并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家长、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那么,幼儿园的老师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我从教以来,在长期的细心观察、认真分析、交流探讨的基础上,力图以不同途径、不同方法,知行合一地实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营造氛围,以情爱动人,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的语言习惯。
教育孩子学会礼貌用语是小班幼儿的发展目标,针对这个目标要求,我们在接待孩子入园及离园时,都以微笑服务的方式,亲切、主动与孩子、家长问好、说再见。在这种宽松愉悦、温馨文明的氛围感染中,再内向、再不善打招呼的孩子也会深受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慢慢地学会主动、礼貌地与老师、同伴问好、道别。拥抱,能够打开孩子的心扉。我班陈佳妮小朋友入园都半个学期了,还不肯开口和老师、同伴问好,每天入园总是用她那会说话的大眼睛看着值班老师。刚开始,我仅仅主动地和她打招呼:“佳妮小朋友,早上好!”好几天,任凭我和她妈妈怎么鼓励,她就是不回应,这种现象在幼儿园还是比较少见的。于是,我特别留意了她每天早上入园后的表现。通过几天观察,我发现佳妮小朋友每天从入园到融入活动,都必须有一个较长时间的情绪缓解过程。针对佳妮小朋友的性格特点,我改变以往的常规做法。每次我值班,看到佳妮妈妈的摩托车一停下,我就微笑地去迎接她、拥抱她,让她感受到妈妈般的肌肤之亲和亲切之情,缓解她紧张的心理情绪之后再向她问好。功夫不负有心人,逐步地,佳妮小朋友开口了,一阶段后,她竟能微笑着主动向老师同伴问好了。
爱,需要用心传递。我班张源斌小朋友是一个客家人,刚入园时,也是从不开口向老师问好,不和小朋友交流。家访之后才知道:原来他只会说客家话,虽能听得懂我们说的话,但不能和我们实行对话。了解根源之后,每天入园,我总是主动先向他问好,并拉着他的手,请他看着我说话的口型,教他跟我学说:老师,早上好。“在园一日”活动环节,我特别注重他,鼓励四周的同伴主动和他交往;我还不时找机会与其说话,通过看着老师的眼睛说话、与老师头碰头说话、指着老师的鼻子说话等语言游戏,引导他慢慢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老师好、老师再见等礼貌用语。
二、创设情境,量体裁衣,增强幼儿良好品德的行为养成。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养成的,这要求我们做个教育的有心人,善于观察班级每个幼儿的行为表现,针对幼儿的不良表现,创设相对应的活动实行教育。班上有一部分孩子自私、霸道、不懂得谦让。我先借助故事《孔融让梨》、儿歌《小熊过桥》、歌表演《分果果》等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深受感染、启发,潜移默化,培养他们团结互助、协调合作的精神;接着,我利用“三八”妇女节、“教师节”等节日播放妈妈、老师为小朋友服务的情景录像,再现各岗位劳动者辛勤工作的场景。通过观看、交流、讲述,抓住各种教育契机,培养幼儿尊重老师、尊敬长辈、关心他人、懂得感恩的良好品行。我还不失时机地为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游戏《小兔乖乖》、《三只小猪盖房子》、《没有牙齿的大老虎》,让幼儿在故事角色表演中,学会分清好坏、辨别是非,养成勤快、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创设区域活动:“爱心医院”、“菜市场”、“小商店”等,引导幼儿在角色交往中学习礼貌用语、学会关心协助别人、主动为他人服务,逐渐让他们有条理地归类收拾玩具、爱惜游戏材料
三、一日常规,合理有序,培养幼儿独立自理的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循环往复、持续深化的积累和渗透的培养过程。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三条指出:幼儿园日常生活组织,要从实际出发,建立必要的合理的常规,坚持一贯性、一致性和灵活性的原则,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自理水平。可见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密切相连,幼儿教师应注重在幼儿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结合幼儿在园一日作息制度,立足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特制定班级常规要求细则,使我班幼儿的一日生活常规都能得到有的放矢的实施。现附幼儿园大班班级常规要求细则表如下。
四、家校合一,家园共育,以正能量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行。
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家园配合,才能促动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四十八条:幼儿园应主动与幼儿家庭配合,协助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的温馨环境、家长的民主态度及教养方式都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个家庭有效的教育资源,积极主动地争取家长配合,共创家园共育的良好局面。每学期我都会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教宣传栏等形式,积极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引领家长配合学校做到以下要求:
1.请家长铭记: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身为父母,应以正面的形象、良好的榜样表现给孩子,应成为孩子正面示范的一面镜子。
2.对孩子的教育要做到:爱则有度,教则有法,不溺爱,不迁就,不包办;适时放手,准确引导,才能培养出独立自主、健康向上的孩子。
总来说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艰巨工程,只有在家庭、幼儿园共同努力教育、坚持不懈、反复强化中,才能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为他们今后美好的人生奠基。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会不惜遗余力地致力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幼儿的成长道路铺上第一块“金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