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小学信息技 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使用的教材是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初中共五册,每学期一册。七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含义、发展;利用因特网获取与交流信息;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使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2个班,平均每班 46人。学生情况特殊,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一方面,起点不一。有的学生在小学有过一些基础,有的家里有环境,每天都有机会使用计算机,有的学生从未接触计算机。所以进度要适中,同时兼顾落后和超前的两部分学生。
另一方面,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实际上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打游戏和上网聊天。所以,本期有必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认识。
四、教学预定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 现形式。
2、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初步学会盲打、并用 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
4、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5、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6、对个别兴趣爱好强烈的学生进行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参加作品竞赛。
五、教学措施设想
本期主要采取理论授课、教师提点、学生自主学习、演练操作等方式。理论集中的部分在教室讨论学习。其余课程均在机房,讲解5到15分钟,让学生自学和演练操作是主要的。
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 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而且课外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也很少。所以每节新课前要充分复习前节内容,反复提及和练习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学。
四、教学进度安排
(略)
篇2: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计划针对初一年级全体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和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但是由于小学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每周只有一节课,学生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学生学后没有注意巩固,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是很理想,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学生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熟练,有大部分学生纯粹是上课时间听课,课后就没有练习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生疏;通过上学期的教学能够看出,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课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单调,也不像历史、政治需要死记硬背。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是这又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上网聊天。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思维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
2、培养并渗透网络德育教育;
3、通过学习评价、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巩固所学的信息技能;
4、使学生掌握通式操作,知道如何求助;
5、学生能够从网上查找、下载、管理信息,并公与他人分享。
三、教材分析:
今年的新教材主要是适应初中非零起点教学需求,同时也为零起点同学提供了必要的补习内容。主要体现“提炼技术价值”和“体现信息需求”,掌握学习规律,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打好基础。“实践”模块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技能;“补缺”则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补习内容;“加油”则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准备,深入掌握所学技能;而“思维导图”则可以使学生系统掌握每一章的内容,理清思路。
四、学生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农村,信息技术教师缺乏,所以六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有限,所以在学习新教材时需要补的课很多。
五、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综合实践、合作探究学习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1、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与发展趋势2课时
2、计算机系统及其工作原理2课时
3、计算机安全问题1课时
第二章网络基础及其应用
1、概述1课时
2、因特网初步1课时
3、网上信息的获取1课时
4、电子邮件1课时
第三章电子表格
1、电子表格概述1课时
2、建立工作表2课时
3、工作表的编辑2课时
4、工作表的修饰与打印2课时
第四章多媒体信息处理
1、多媒体的基础知识1课时
2、多媒体制作工具1课时
其他的时间,综合练习,进行全面复习。
篇3: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我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围绕“内抓管理、外树形象、加快发展、提高质量”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学习与研究,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研究。
1、继续在全区信息技术教师中开展学习教育理论活动,加强信息技术教师业务知识的培训,提高我区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素质与信息化水平。
本学期我区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重点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以《走进新课改》为内容,学习课改精神和优秀的教育理念,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探索开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模式。通过学习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克服浮燥情绪,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2、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制度,提高集备、教研的实效性。
不断完善教研组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提高教研的实效性,以科学的态度,潜心研究、探索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教法与学法。每月的第一周为各片集备时间,由各片长组织实施,另三个周组织全区集体教研,教研组摒弃以往那种你说我听、你说我记的教研模式,力求每一次交流都有新思路、新思想、新问题,依照“回顾、学习、设想、交流”的过程开展教研。
3、积极探索网上教研活动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教师队伍的优势,提高教研活动的层次和效率。并且通过活动,及时总结推广,带动全区其它学科教师开展网上教研,推动我区的信息技术应用。尝试在信息技术课中进行“双语”教学。确立实验学校教师,制定实验教学方案及实施措施。
4、抓好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检测
根据课改新理念,倡导信息技术课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对学生学习进行多元化评价,激励学生发展特长,在使学生学会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在抓好开课的同时,狠抓教学质量,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掌握情况进行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各单元小测试,学期期末集中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在此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
5、做好学生上机考核工作,重点抓好各种竞赛活动
今年的上机考核由网络考试代替单机考试,上机考核时间全市统一于5月上旬考试,各校教师要明确网络考试的意义,学校要积极配合这项工作,提前做好各项准备。确保我区网络考核的成功。
要下大力气抓好学生的电脑作品制作、机器人制作和程序设计竞赛工作,在全区学校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定期对骨干学生作品进行指导。各校要成立信息技术课外兴趣小组,并做到“三定”:定学生、定活动时间、定活动内容,各校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借用外部力量,发挥其他学科教师的优势,努力提高我区学生的竞争能力与水平,争取在市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①4月份学生电脑作品制作竞赛
②5月份教师、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二、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于学科的整合。
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开展课题研究,除推出一批优秀的教学课例外,重点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将学生引入到学生学的过程,如何改变学生学的方式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形成一些能体现课改新理念的教与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备课,鼓励学校充分利用一些优秀的备课系统及资源库进行计算机备课。
篇4: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实施标准》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为目标。
二、课程编排思想: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计划把课程分成基础型和拓展型,并对教材进行重新编排,主要是考虑知识内容的系统性,也考虑对学生信息素养形成过程的系统性。在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中,不是简单的靠书本传授理论,而是首先提出任务,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通过网络收集、筛选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型课程中,关于信息科技基础的内容采用以知识、技能体系为主的编排原则,应用软件则采用以合适的任务或活动串连相关知识、技能的方式,要防止将应用软件操作指南作为课程内容的简单做法,要注意能力提高的有序性。拓展型课程内容的编排采用单列的专业领域(如初中的“word”)设计相应的模块结构,任务或活动案例的难度应适当,并给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
三、工作思路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将在以下五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
1、认真备课:明确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探索、研究疑难问题及有关微机实践。分析学生情况,统一教学要求,尽力做到超前1—2周,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十备:一备渗透德育;二备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方法得当;三备信息技术基本概念;四备信息技术基本操作用语、基本术语;五备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六备疑难问题的解决思路;七备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的增补及成败关键;八备课堂教学的总设计;九备操作练习作业精选。
2、认真上课:以启发式教学为原则,以操作训练来强化概念,形成技能、技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精讲多练,前后连接,板书规范清楚,教态亲切、自然,采用多种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及时总结,做好教学后记。
3、认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每节新课前做好预复习工作,以利于巩固教学重点和克服薄弱环节,有利于强化信息技术术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4、认真组织信息技术操作考核:充分发挥速龙多媒体网络教室优势,利用网络考试,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分析、指正、查漏补缺。
5、认真组织辅导: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辅导,帮助分析原因,启发思维,寻求正确的操作习惯和方法。采用多关心、多提问帮助学困生,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特别有兴趣的同学尽量多创造上机时间,发挥特长,制作电脑作品。
四、进度安排:
(略)
篇5: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同学状况分析
本届初一新生里面,在学校里学习过信息技术课程,因此,同学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有肯定的基础。而且,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特别比较的学科,操作性较强,大部分同学对此相当感爱好,学习较乐观,比较热忱,争论和学习的气氛比较不错,这是我们教学的优势。但是由于每一学期信息技术课时比较少,同学的遗忘性大,大多数同学学后没有留意巩固,同学把握的状况不是很抱负,参差不齐。有条件的同学家中有电脑或父母单位有电脑,上机时间相对多一些,操作较娴熟,有大部分同学纯粹是上课时间练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同学对所学学问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而且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同学感爱好的并不是学习,而是局限于嬉戏消遣和上网谈天方面,缺乏全面性。对教材要的一系列操作学问不感爱好,只对消遣功能感爱好。所以,同学对本课程的熟悉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教材分析
学校教材采纳的是海南省九年义务训练信息技术七班级下册教材。本学期学习1三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第一章信息的整理与展现,其次章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三章信息的沟通与共享。
第一单元中涉及的学问点有:演示文稿的策划与预备、演示文稿的制作与放映、添加多媒体和设置效果、演示文稿的打包与发布。
其次单元中涉及的学问点有:电子表格的特点及应用、使用电子表格收集信息、电子表格的排版、数据处理、直观生动的图表。
第三单元中主要内容有: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网络论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演示文稿的用途。把握策划和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依据需要合理地应用动画和切换效果。综合使用文档和演示文稿加工展现信息。
2、把握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的编辑操作方法。合理调整电子表格的版面。把握查找和替换、排序和筛选以及常用的函数。运用图表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涵义。
3、把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即时通讯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工具。能够使用网络论坛资源促进学习与沟通。了解网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四、教学进度支配
其次周:第一章第一节演示文稿的策划与预备。
第三周:第一章其次节把握策划和制作演示文稿的方法。
第四周:第一章第三节把握设置演示文稿的动画和切换效果。
第五周:第一章第四节综合使用文档和演示文稿加工展现信息。
第六~七周:其次章第一节把握数据收集过程中常用的编辑操作方法。
第八~九周:其次章其次节合理调整电子表格的版面。
第十~十一周:其次章第三节把握查找和替换、排序和筛选以及常用的函数。
第十二~十三周:其次章第四节运用图表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涵义。
第十四周:第三章第一节及其次节把握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即时通讯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沟通工具。
第十五周:第三章第三节及第四节能够使用网络论坛资源促进学习与沟通。了解网络对学习生活的影响并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
第十六周~~第十七周:期末总结与测评。
篇6:七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是为七年级学生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设计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及其运作原理等。
2.熟悉各类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掌握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
3.权衡使用计算机及网络的优缺点,了解网络安全与自我保护知识。
4.了解当前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个人与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部分及其功能,比如CPU、内存、硬盘、显示器等。
计算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区别,各种常见的桌面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如LAN、WAN、互联网等,网络安全知识。
2.应用软件的操作方法
文字处理软件,如Word等,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操作方法,包括文字输入、格式调整、版面设计等。
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等,掌握基本的表格设计和计算操作方法,包括复制、粘贴、公式计算等。
演示文稿软件,如PowerPoint等,掌握基本的演示文稿制作方法,包括照片插入、动画制作等。
3.信息时代的社会影响
探究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比如网络购物、在线游戏、社交软件等。
掌握信息时代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的知识,如网络诈骗、个人信息保护等。
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如AI等。
三、教学方法
1.以合作学习为基础的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知识规律。
2.结合实际问题的案例,与学生共同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实现知识的应用与拓展。
3.以讲解、演示、练习为主要方式,辅之以引导思考、开放式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
教学设备方面,需要具备计算机教室、投影仪等。
教材方面,使用学校指定的教材,如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
教学软件方面,需要安装常见的办公软件,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
五、教学评估
本门课程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主要包括:
1.课堂测试,包括选择、填空、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点掌握情况。
2.实践项目,引导学生完成一些实际项目,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全面掌握程度。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课时:计算机基础知识(1)
第二课时:计算机基础知识(2)
第三课时: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1)
第四课时: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2)
第五课时:网络基础知识(1)
第六课时:网络基础知识(2)
第七课时:信息安全知识
第八课时:Word基础操作(1)
第九课时:Word基础操作(2)
第十课时:Excel基础操作(1)
第十一课时:Excel基础操作(2)
第十二课时:PowerPoint基础操作(1)
第十三课时:PowerPoint基础操作(2)
第十四课时:信息时代的影响(1)
第十五课时:信息时代的影响(2)
第十六课时: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以上是本门课程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希望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