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初三数学教学的计划
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本学期我担任初三数学教学工作任务,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知识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技能,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如下: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整体基础很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学期获得理想成绩,师生需加倍努力,补缺不差,注重方法,夯实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认识并会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基础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相似的知识点,理解相似的性质与判定;掌握位似图形的基本概念及性质;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会解决基础的反比例函数应用;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及计算,能解决基础应用;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图像、性质;会解决二次函数的基础应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与性质;能解决圆的基础应用。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能力。
态度与情感:
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教学措施:
1、尽快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认真学习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缺补漏。
5、积极参与其他教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教学过程中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7、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谦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8、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做到相应复习。
9、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知识点,并能熟练应用。
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课时、备注
1、特殊平行四边形4
2、单元测试2
3、一元二次方程5
4、单元测试2
5、概率的进一步认识2
6、单元测试1
7、期中测试2
8、相似三角形5
9、单元测试2
10、投影与视图2
11、单元测试1
12、反比例函数5
13、单元测试2
14、期末测试2
15、三角函数4
16、单元测试2
17、二次函数5
18、单元测试、期中测试2、2
19、圆4
20、单元测试、期末测试2、2
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出现特殊情况而做略微调整,但不会影响教学计划和进度。
篇2:初三数学教学的计划
深入推进和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1、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
2、知识与技能:掌握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的知识点。
3、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学习,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地推理。围绕初中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知识梳理,适时的进行分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全体学生、发展全体学生.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初中各阶段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不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充分用足用好40分钟。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相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积极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6.经常听取学生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7.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8.落实帮教措施。
总之通过做好教学工作的每一环节,尽最大的努力,想出各种有效的办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篇3:初三数学教学的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上学期我也是教12级3班的数学,从初二上学期接手来看,这个班基础差,比校平均低分,上学期末有一定进步,比校平均只少6分左右,上学期末考试的成绩平均分为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班级已经出现两极分化了,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对有条件的孩子应鼓励他们买课外参考书,不一定是教辅参考书,有趣的课外数学读物更好,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
二、教学思路与方法:
1、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抓好两头。进入初三,要强化优生培养,增加优生的学习深度;对班上部分考分特别低的学生来说,也要认真关注,让他们能够尽量多学。
三、教学注重抓好的关键:
1、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
3、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四、提高质量的工作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5、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五、教学进度安排:
1、第21章二次根式:3周
2、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2周
3、第23章旋转:1周
4、第24章圆:4周
5、第25章概率初步:1周
6、章末检测、月考及期中考试
篇4:初三数学教学的计划
一、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复习课型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效益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优生优培,中程生提高,困难生稳中求进;依纲据本,抓住重点,初三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突破难点,强化薄弱环节;加强教情、学情研究,强化中考的研究,大面积提高教学成绩,促进初三复习教学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新课部分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内容安排上突出了如下特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构筑起点,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每一章数学知识的引入中,都由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引入,注重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探究、合作、抽象和概括来掌握知识,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得方法进行推理。
(二)、教学目标
1、能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根据图像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函数的主要性质。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进一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方法,能够证明与相似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培养学生的能力。
4、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5、通过试验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
6、能够利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措施
1.教材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学的基础设施。在教学中必须依纲靠本,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据钻研教材抓好重点。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不仅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而且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此课做出总结。
3、加强知识的拓展与联系,把握好知识的开放度。积极参与听评课活动,向优秀教师取经,以先进的理念进行教学。
4、学困生转优工作须功在课前,效在课上,成果巩固在课后培优。培优补差尽可能“耗费最少的必要时间和必要精力”。解答习题要有多角度,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一解,扩展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变通性;解题训练要讲精度,精选构思巧妙,新颖灵活的典型题,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题,练不在数量而在质量,训练要有多样化。
5.精心设计单元复习测试题,全批全改,查漏补缺,认真上好习题讲评课。注重教授知识的基础性、灵活性和综合性,积极探究所授知识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的联系。
二、中考复习部分
(一)对学科知识进行三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以课本知识的疏理、归纳、总结为主;
第二轮复习,以专项训练及课外拓展为主;
第三轮复习,主要是整合升华阶段,训练应试能力与技巧。
一轮复习本着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指导思想,一是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把复习的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坚持补弱纠偏,重在一轮;坚持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复习效率;坚持面向全体,实现大面积丰收。二是落实“四个为主”,即以基础知识的复习为主,以低中档题目的训练为主,以学科内综合为主,以小综合训练为主。三是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基础和能力的关系扬长与补弱的关系,复习知识与做题的关系“两题”(综合题和能力题)、“两课”(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生”(优生和困难生)、“两法”(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两情”(教情和学情);③强化训练:立足“三个讲好”,增强“五个针对性”。“三个讲好”:讲好专题、讲好试卷、讲好练习;五个针对性:针对目标生讲、针对中考新模式指向讲、针对二轮复习能力要求讲、针对反馈的问题讲、针对典型题目讲;④强化应试技巧与规范化,最大限度降低非知识性丢分;⑤强化学生心理调控,加强心理辅导,使学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复习,以必胜的信念参加中考。
三轮复习以“回顾、模拟、完善、调整”为指导思想。抓回顾做到“四化要求”,即:回顾教材提纲化、回顾基础系统化、回顾形式习题化、回顾时间具体化;抓模拟做到“四性要求”,即试题体现基础性,考试体现模拟性,答题体现规范性,讲解体现系统性。逐步达到完善知识体系,适应考试要求、调整教与学的方向、升华应试技能的目的。
(二)组织好大型考试,搞好质量分析
模拟考试,要做到考务严密,分析透彻,补漏措施具体,使每一次考试成为学生学习的加油站,教师教学的里程碑,教学质量的大会诊。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加强学法指导
要从只重视学生的智力因素转移到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上来,特别应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力激发、学习习惯与品质养成、理想教育与成功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和强化。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对学生“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成效。
篇5:初三数学教学的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局教研室年度工作计划要点,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工作方针,以教研、科研常规管理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师学科知识建构为抓手,以网络教研为基础研究平台,以开展教师课堂教学业务大比武活动为载体,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大幅度提升。
二、教学思路
注重知识的整体性设计,让学生知其来龙去脉;兼顾知识的基础性与提高性目标,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加强以小组交流为基础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从全局及实际出发,在联系实际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
三、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再次体会证明之必要性,进一步掌握综合法及反证法等证明方法,租用所学定理,发展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会识别两个互逆例题,能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平分线.
2、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的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会不解方程通过根的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了解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用计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
3、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进一步掌握用综合法证明几何命题的方法,能够证明与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能够证明三角形和梯形的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
4、经历在具体问题中探索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并结合具体情境领会反比例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意义;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逐步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领悟用函数观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试验等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概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概率是描述随机现象的数学模型;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能用试验或模拟试验的方法估计一些复杂的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感受统计推断的合理性,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综合法及反证法等证明方法、能用尺规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已知角的平分线,能够证明与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菱形以及正方形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能够证明三角形和梯形的性质定理,并能够证明其他相关的结论;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解析表达式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能依据已知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教学难点:掌握综合法及反证法等证明方法,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观察和归纳分析能力,体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树状图和列表法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进一步体会概率与统计之间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进入初三后,学生产生了明显的分化。优秀的学生吃不饱,基础不好的学生听不懂。针对这一情况,要注重题目的基础性与重点性,精选典型的题目,让学生真正地弄明白,并力争达到熟练之程度.对优秀的学生可利用订较高目标、布置分层作业等形式,达到数学知识的深入化。初三的学生自立意识在逐步地增强、进入青春期后情绪上会出现较大波动,要结合学生特点,多找学生谈心,利用其想在异性面前表现完美的特点,少批评,多激励,以达到事半功倍之目的。
五、重点工作
1、利用合作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建立知识的整体性框架,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与来龙去脉.
3、博采众长,提高授课能力。
4、注重单元检测,提高授课的针对性。
五、实施措施
1、召开合作学习方法研讨会,每个人选取最实用的一个方法,把它形成的背景、实施的过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尚未解决的问题及自己的困惑等一系列实际问题与所涉理论知识进行结合。
2、采取分工、合作、交流等形式,形成每一章或整个材的知识结构体系,通过补充教材内容、建立体系结构达到此目的,补充十字相乘分解因式的方法,建立函数学、方程模型,重视学生用函数方程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探索以提高学生思维活动能力、符合教材实际学生实际的多种教学方法,并利用各校所实行的教学模式,通过教材培训、优质课评选等多种形式达到博采众长、提高课堂效率之目的。加强集体备课,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就教学中的某一专题进行探讨。
4、提高章元检测的有效性,随时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救,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水平。
5、加强交流,积极探索、推广先进经验。
6、师生共建错题本。
7、加强教师的教后反思,逐步试点学生的学后反思。
六、教学进度
初三数学教学进度
次、时间、教学进度、单元检测
1、2.15-2.21第6章第1节全等三角形
2、2.22-2.28第6章第2节等腰三角形
3、3.1-3.7第6章第3节直角三角形、第4节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3.8-3.14第6章第5节角平分线、复习回顾单元检测与讲评
5、3.15-3.21第7章第1节一元二次方程、第2节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6、3.22-3.28第7章第3节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7、3.29-4.4第7章第4节用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加十字相乘法)、
8、4.5-4.11第5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课题学习、复习回顾单元检测与讲评
9、4.12-4.18期中质量检测复习
10、4.19-4.25期中质量检测、期中试卷讲评
11、4.26-5.2第八章第1节平行四边形
12、5.3-5.9第八章第2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3、5.10-5.16第8章第3等腰梯形、
14、5.17-5.23第4节中位线定理、复习回顾单元检测与讲评
15、5.24-5.30第9章第1节反比例函数、第2节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6、5.31-6.6第9章第3节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猜想、证明与拓广、复习回顾单元检测与讲评
17、6.7-6.13第10章第1节用频率估计概率、第2节用列表法计算概率
18、6.14-6.20第10章第3节生活中的概率问题、复习回顾单元检测与讲评
19、6.21-6.27期末质量检测复习
20、6.28-7.4期末质量检测
篇6:初三数学教学的计划
初三年级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的教学任务,又要考虑到在三年级下册时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制定三年级的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有学生_______人,上学期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较差,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够有效的掌握,全班学生几乎是学困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很不扎实,不牢固。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党的十七大教育方针,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继续深入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中考成绩为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解题答题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的课堂教学,完成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完成九年级下册新授教学内容。
三、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掌握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及计算;会解一元二次方程;理解旋转的基本性质;掌握圆及与圆有关的概念、性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究、推理、归纳的能力,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推理认证表达能力,提高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态度情感目标:进一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
四、教材分析
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本章主要内容是二次根式的概念、性质、化简和有关的计算。本章重点是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及二次根式的化简和计算。本章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本章主要是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本章重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思路及具体方法。本章的难点是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二十三章旋转:本章主要是探索和理解旋转的性质,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本章的重点是中心对称的概念、性质与作图。本章的难点是辨认中心对称图形,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
第二十四章圆:理解圆及有关概念,掌握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之间的位置关系,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圆周角的特点,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关系,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本章内容知识点多,而且都比较复杂,是整个初中几何中最难的一个教学内容。
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理解概率的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章的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和应用,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本章的难点是会用列举法求随机事件的概率。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讲和讲解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4、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6、对绝大部分的差生进行辅导,扎实打牢基础知识,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六、课时安排
章节课时教学起止时间
第21章二次根式9第一周~第三周
第22章一元二次方程12第四周~第六周
第23章旋转8第七周~第九周
期中复习第十周
第24章圆11第十一周~第十五周
第25章概率初步10第十六周~第十八周
期末总复习第十九周~期末结束
篇7:初三数学教学的计划
初三毕业班总复习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校近几年来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谈谈本届初三毕业班的复习计划。
一、第一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注意气候。第一轮复习是冬、春两季,大家都知道,冬春季是学习的黄金季节,五月份之后,天气酷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6)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7)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8)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中考红皮书》。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互联网的应用,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4)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5)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6)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7)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8)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2课时的讲评时间。
(9)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10)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1)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2)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状态。
(13)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4)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