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21世纪人类将进入以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先导的信息社会,为迎接时代挑战,1999年国务院批准转发了教育部制定的《面向振兴行动计划》,这是我国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它的实施将大大深化我国的教育改革,加速我国的教育现代化。
作为身处这一改革过程当中的教师,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如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帮助他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根据以上这两个问题,我就学校这一学期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教育条件,切实抓好学科教学工作。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课前有准备、课时有作业、课后有反思。
2、对照电教课题,向本工作组成员推荐3~4篇可学习、借鉴的文章,并附体会。
3、每月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小型多样,针对性强,注重实效。每次活动做好书面记载,活动后有总结。初步计划如下:
九月份:小组讨论”如何抓好各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
十月份:交流自己在课后学习或研究本学科教学时的心得、体会。
十一月份:教师互相听课,共同改进教学方法。
十二月份:教师总结一学期的教学得与失,共同创新下学期的工作。(要求完成本学科论文一篇。)
4、做好专用教室的使用记载和卫生工作。
5、加强校园网络其它电教设备的维护,随时确保教师电脑、学校机房,新苗电视台及阶梯教室电教设备的正常使用。
6、做好电教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管理工作。
二、为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培养其运用计算机的能力,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1、开展以学生为主的校级竞赛活动。
十月下旬:开展四年级学生的打字比赛。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集中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word的运用。
十二月下旬:开展六年级学生幻灯片制作的比赛。通过比赛不仅能让学生熟练运用PowerPoint这一软件,还能培养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能力。(活动的具体方案会在比赛那个月的月初通知。)
2、开展学生作品展览活动。
平时,任课教师做好学生作品的收集整理工作,九月份将其作品展出。
3、加强学生nit培训,积极参与考核,争创好成绩。
三、配合学校做好信息技术与教育方面的各项工作。
1、做好创建省级信息技术实验学校的准备工作。积极配合其他学科开展的各项竞赛活动。设计、开发学校对外、公开、竞赛教学课件
2、学校网页及时更新,不断改进,使教育信息网站成为我校教育系统贯彻教育方针、追踪教育动态、介绍新人新事的一个媒体;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了解教育形势、交流教育经验的空间;成为联系家庭、服务社会的一个纽带。
3、定期组织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意识和水平。
篇2: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随着信息化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和能力也在大幅提升,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正在逐步扩展。在此基础上,如何充分发挥现有设备作用,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手段,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已成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为进一步做好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订磁共振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更新观念,走向教育信息化。
1、教育的信息化推进学校的现代化的途径,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我校将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将信息化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同学校教育教学整体工作统一起来,常抓不懈。
2、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遵照“三重”原则,即:重观念转变、重队伍建设、重实际应用,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信息化教育发展规划及切实可行的相关管理制度,形成建设—管理—应用—考评激励机制。统一思想,各司其职,协同推进,使全校网络畅通、设备正常高效率的运转起来。
3、继续加强机房,购设备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改变“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教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通过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人的主观能动性,来充分发掘教育信息化的最大潜力,让那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逐步走向信息化。
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资源建设,提高有效资源质量。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和潜件(人)三者有机的综合系统。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学科电子教案、电子教材、各类素材、试题、教研论文及教育新闻信息等等。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发展规划。着重考虑如下内容:
㈠技术保障,要选择有事业心、专业技术能力胜任的教师专门负责技术保障工作。包括诸如学校网络设计、服务器设置、办公与教学计算机分配等硬件设备设施的科学设置和正常运转。
㈡要通过各种培训使全体教师都能用、都会用常用的现有设备设施。
㈢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远程资源。这些资源丰富多彩又不用花钱,要引导教师到那里去搜索、采集、加工、处理,使之成为适合自己教学的资源。
㈣适当购置引进。对那些重要、必要的优质教学资源,如东师理想、中央电化教育馆等开发的系列教学资源库,学校分步购置,以补充和配套。
㈤鼓励教师自制。学校要有计划的鼓励那些有制作能力的教师按年级、学科分步逐年的制作适用的课件、课例等,不断补充和完善,逐步积累成为适用的校本信息化资源。
㈥建立学校网站。学校网站是学校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的有效平台,它既可以不断积累广大教师的优质课例、课件等形成全体教师的共建共享资源,方便师生的学习与交流,又能展示学校特色和风采,具体要求如下:
①完善充实学校校园网站,学校要经常更新和完善,使学校网站成为学校教育教学、教研科研及管理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②增设学校网站栏目设置。初步完善下列板块。
宣传模块: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师资力量、展示师生风采等。
服务模块:学校新闻、专题报道、信息查询等,体现学校与社会、师生与家长的互动沟通。
资源模块:各学科网页、素材资源、远程资源、教师博客、课件课例、学科试卷等,方便教师获取教学资源。
教研科研模块:教学特色、科研课题、教学理念、教学心得论文等。
成就成果模块:各类荣誉成果等。
逐步设置网上办公模块、网上论坛模块、班级主页模块等等。
③要建好、管好、用好学校网站,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和作用,同时也必须舍得投入必要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保持经常更新不断完善,使之真正为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发挥作用。
2、领导带头常抓不懈,注重实施,让学校的信息化动起来。
㈠要明确分工与合作,提倡资源的共建共享。
㈡要建立机制,通过考评,促进资源建设。
㈢要开展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
3、教学资源建设要坚持“开放、动态”的建设观,将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资源纳入校园教学资源建设中,实现资源建设从“库”(存放以开发好的资源、课件、试题、案例等)的观念发展到动态的“流”资源观。教师和学生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习过程(如学生的电子作品集、教师和学生的讨论过程)充实到资源库中,建设成有校本特色的、个性化的、动态的校园资源库。
三、优化手段,提升水平,提高质量。
开展教研科研活动是对信息化工作的有力推动,各校都要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应用活动,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地融为一体,营造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氛围,努力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
1、在常规课堂教学上:
㈠课前,除按传统常规的备课要求准备外,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还要专心研究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去解决那些传统手段解决不好、效率不高的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增加一项——“备资源”,结合学科课题去检索适合的资源,或搜集相关素材制作相应的课件。
㈡课中,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时机的选择、秩序的控制、节奏的把握。要积极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勇于探索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来辅助或改善和优化你的教学,改进教与学的过程,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主渠道的教学质量和效益,逐步实现教育观念转变和教学行为的改善。
㈢课后,每堂课课后都应进行认真的反思,反思成功和失败的地方,修改、补充和完善本节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课件,待再次教学此课时,又会有新的修改和完善,这样的循环往复,你的信息化水平就会不断提升。
2、在开展教研活动上:
㈠结合本校实际,开展经常性的以应用信息化资源优化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开放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探讨和研究如何用现代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特别是要正确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如空中课堂、课例、案例等,要有选择的组织教师学习那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每周至少要有组织的集中观摩学习一次,拓展教育教学思路,使教师掌握现代教育理念和应用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引领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师生互动,推动教学方式的改革。每学期要组织校内课堂观摩与交流20课时以上。
㈢组织开展好诸如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优秀课件及网页制作评比活动,学生电子报刊、电脑绘画比赛等活动。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信息化教育的良好发展氛围,促进信息技术全面应用。
3、在开展科研活动上:
㈠积极申请、立项研究课题,通过教科研活动带动学校信息化工作,用信息化工作推动教科研的开展,促进教育教学的整优发展。
㈡学校定期举行应用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课件、论文、心得等交流会,将优秀作品传到本校网站共享。以后,凡属要参加上级评选或发表的作品,必须是在本校交流、研讨活动中择优推荐产生。
㈢结合“新课标”,从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转变,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创建新的教学模式为突破口,深化信息化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寻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力求在改变教学结构的研究上有所突破,力争做到“高投入、高效益、高产出”,积极探索尝试网上备课、网上教学等,初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4、在办公信息化建设上:
我们看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论企业、政府部门都在改变过去传统的办公方式,实现信息共享、无纸化办公,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学校也不能例外,我们的日常办公也要逐步向现在已经实施的干部人事信息管理、工资管理那样,逐步将学校的教务、图书、档案、工会、少先队、安全等实现计算机管理,充分发挥我们常用的WORD、?EXCEL在学校办公管理上的功能。
四、加强培训,提高效率。
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只有广大教师掌握了信息技术应用技能,形成在信息化环境中学习、教学的能力与习惯,那些软硬件资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才能使教师的职能和角色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
1、培训内容:学校领导带头学习,重点是理念、知识与技能,使广大教师从信息技术到思想观念不断得到提升,专业水平得到发展。
2、培训方式:结合教师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校本培训,积极参加上级培训,主动尝试网上培训、课题研究、教师博客和网上论坛等。
3、培训目标:掌握学校所有现代化设备设施及网络系统的基本功能作用,会用常用办公系统软件,达到能独立上网、收发阅办电子公文等。能够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学科骨干教师要达到经常应用信息技术制作、整合课程资源用的水平。
五、抓好管理,规范实施。
对于学校整个信息化系统,从有形的硬件设备设施到无形的软件资源,从建设到应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用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将资源、人和实践活动三者之间密切整合起来,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1、从整个学校网络设计到硬件设备的设置配备,要充分考虑既方便教育教学,又要便于统一管理、提高效率。
2、在完善各项制度的基础上,要建立便于教师查询的学校信息化资源目录、各项信息化活动记录,并且要每月汇总装档留踪。
3、学校将教师应用信息化能力水平同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一样纳入年终考核评估,使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篇3: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1.各样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语文老师继续仔细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认识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正确的思想指导语文教学。
2.各中学要继续组织初一、高一班级的老师在深入领悟语文课程有关精神的基础上,用好新教材,开设肯定量的研讨课,共同切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确保这个起点班级的语文教学质量。
3.遵循语文学习规律,积极提倡同学学习方式的自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尊敬同学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二、抓好“教学常规”的学习和实施,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1.各校语文组要组织老师特别近年来走上教学岗位的青年老师学习语文教学常规,重点抓好备课、上课两个重要环节,并开展检查督促工作,使实施常规成为全部老师的自觉行为。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教学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楚;以同学为主体,合理而科学地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擅长实时发觉同学思维的闪光点,尊敬同学的性格特长,鼓舞同学,促使其语文技能的提高。
3.结合新教材,积极开展各类语文活动,调动同学学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要充分利用与课本配套的自读课本和语文读本,想方设法为同学开拓阅读空间,尽可能拓宽同学的阅读面,使同学视野开阔,素养全面。
4.继续开展“四个一”的语文活动〔写一手规范端正的汉字,说一口正确流利的一般话,每天阅读一篇文章或文章片段,写一篇标点正确、语言通顺、内容充盈的短文〕。
三、以科研带课改,提高试验质量和水平
关于课改工作,为保证课改试验的质量和水平,要以科学讨论的精神对课改中涌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讨论,特别是加强对“评价”的讨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讨论。在试验过程中留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试验”真正成为自己的事。
四、抓好课题讨论,进一步优化作文教学。
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继续落实课题讨论,不断完善课题方案,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五、抓好毕业班工作。
1.初三班级:
〔1〕发动全体语文老师讨论分析中考走向,以中考要求指导初三语文教学工作。
〔2〕组织初三语文复习研讨活动,使中考语文复习有序进行。
2.高三班级:
〔1〕关注高考动态,加强校际沟通,为高考复习备考做好前站工作。
〔2〕结合四、五月份的两次模拟考试,做好相关的阅卷、分析工作。
六、抓好师资队伍建设。
1.各样要继续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发挥先进教研组的示范作用,使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活动实在有效。
2.学校对新上岗老师要为其配好指导老师,加强对青年老师的跟踪听课,使其能尽快成长。
3.开展各类专题研讨活动,充分发挥老师的群体能量,为搞好语文教学献计献策。
4.继续加强与中学语文联系组的沟通活动。
七、主要活动安排:
1.中学写作教学课题研讨活动。〔3月、5月各一次〕
2.初三语文复习研讨活动。〔4月〕
3.高一语文研讨活动〔时间、地点待定〕
4.高三语文活动〔2月,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