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语文组公开课总结
为期两周的全校公开课结束了,我们三、六班级语文组也获得了圆满胜利。
我们组共有十位老师参与本次活动。当接到学校通知后,老师们积极响应,师徒商量好课后上报自己所讲的课。定好课后,每位老师都仔细预备,特别是年轻老师虚心向老老师请教备课。师徒相长在这次活动中尤为显现。可以说每位老师的都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教学水平。
身为组内的老师,她们以身作则,备课深入,将自己的课上成模范课,供青年老师学习。像赵老师做的《船长》、李老师做的《蒲公英》,任老师做的《北大荒的秋天》,刘老师做的《西湖》等,她们的教学设计新奇独到,教学过程流畅,重难点突出,课堂训练扎实,面对全体同学,教态更是亲切自然。年轻老师从中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教学知识。有过两三年教龄的老师更是不甘示弱,对自己做的课做到了详备,写出了详案。课堂上也展现了他们的教学功底。像冯老师做的《拉萨的天空》,张老师做的《詹天佑》,季老师做的《北大荒的秋天》,刘老师做的《三袋麦子》,她们的课更加成熟、完善了。从课中让人看到了盼望。今年新进的兰老师和李老师,她们担负的是一二班级的品德课,平常对自己要求很是严格,有了问题就积极向她人请教。她们虽然是初次登上讲台,但,课却讲得有模有样。教学思路清楚,师生关系特别融洽。
公开课的举办,受益者确定是老师。我们最大的受益是听课后的集体评课。每天公开课课后,我们全组十人都会在下午放学后坐在一起围绕当天的公开课进行仔细、细致的讲评。仔细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细致到老师一句话的得体,一个字的读音。特别是对年轻老师给与了更多、更细的讲评。为了让我们成长的更快,优点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下面我主要把本次课堂显现的不足拿出来,以便今后研讨,从而得以改进。
一、如何单单透过文字让同学体会写景文章的意境。
我们的课正好进行到写景文章这一单元,像《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这一组课文都是描写美景的。文章语言精美,但是,由于许多同学没有见到过实景,加上没有直观的图片和视频相配〔我们组的班级网络问题还没有解决〕,单单让同学从语言中去体会景色的漂亮感觉真的很难。如何设计这种文章的教学思路?如何让同学透过文字体会包含在字里行间的意境?如何让学习写景文章的课堂达到最优化?是我们今后仔细研讨的一个课题。
二、如何让全体同学都动起来。
三班级的孩子与一二班级的孩子在课堂表现上有些差别。一二班级孩子们上课发言积极,对他们来说表现自我是最重要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在他人面前的面子越来越重要,他们为了顾及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地位,不再像小时那样毫无顾忌地回答下列问题了,而是变得没有很大把握就不举手发言了。有时也可理解他们变得懒了,不想动脑子思索了。所以每个班级在上课时总有三分之一的同学,甚至更多的孩子没有参加到课堂中来。一节课,他们悄悄地听、记,就是不积极主动思索回答下列问题。这也是今后我们课堂上需要讨论的问题。
三、如何简化课堂问题的设计。
课堂上,老师有的问题设计缺乏简练、明确,所以问起来没有多大意义,还糜费了许多课堂时间,占用了大量同学读书的时间。语文的课堂应当是充斥琅琅的读书声,而不是让琐碎的问题占满的课堂。那么如何设计问题是解决课堂效率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四、如何不去替代同学思索,把思索的时间还给同学。
我们老师大多老爱犯这样的问题:自己在问完设计的问题后不给同学充分的思索时间,为了赶自己的教学流程,还没等同学思索出来,就盲目地替同学回答。思索的课堂成了老师说教课堂,这也是今后我们应当留意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只有发觉了不足,才能改正不足,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公开课就是磨练老师成长的舞台。我们盼望今后多在这样的舞台上展示自我,成长自我。
篇2:语文组公开课总结
一.背景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语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间交流与合作,语文组举办了一系列公开课活动。本文将总结这些公开课的教学特点、问题与解决方案,以期对今后的教学活动起到参考作用。
二.活动介绍
本次公开课活动共举办了10次,涵盖了初中与高中不同年级、不同课程内容的教学。每次公开课持续1-2节课时,教师均为语文组成员。公开课全程录像,录像教师和听课教师后期进行反思和讨论。
三.教学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
所有教师在公开课中均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因此,大部分教师在开头都会进行适当的问答互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自由地思考与表达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2.融合多媒体教学手段
公开课上大量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音视频、PPT等资源。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交织,将知识点贯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课堂内容。
3.强调解决实际问题
不少教师在公开课上强调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比如如何应对考试、如何更好地获得高分。这种实用性的思考,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玄学考点和操作方法。
4.打牢基础
语文学科是建立于文化基础上的学科,语文教育的交给首要任务是打牢基础。为此,不少教师在公开课上强调基础课堂的重要性,强调要深入浅出地讲解文化知识,加深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了解。
5.做好学生情感交流
语文是一门涉及情感、思想、文化等复杂内容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为此,不少教师在公开课上都采用了如情感分析、心理疏导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
6.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公开课活动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反思,取得了较好的解决效果。
问题一:课程设置滞后
部分教师在课程设置时,没有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和学生的课程需求。导致学生听课兴趣不高,课堂效果不佳。
解决方案:及时了解学科动态、掌握学生心理、全面考虑教学目标,制定有前瞻性的课程设计,提前预告课程内容,增加课堂互动,树立学生学习意愿。
问题二:教学内容琐碎纷繁
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因为想要覆盖全面,导致内容琐碎、纷繁,难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解决方案:精细设计教学内容,明确重点难点,强调重点突破,附加案例和知识点讲解,让学生的视野更为宽广,同时也容易掌握核心知识。
问题三:缺乏互动
个别教师虽然很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但是在具体实践中缺乏互动方式,导致学生听课疲劳、注意力不集中,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解决方案:在教学中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创设多个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教学趣味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课堂压力。
问题四:主动性思考不够
个别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主动性的引导,导致学生思考不够主动,难以表现出自己的思考成果。
解决方案: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提问、全班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体验新知识的乐趣。
四.结束语
经过此次公开课活动,语文组老师们进一步锤炼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了教学质量,全面促进了学校语文教学品质的提升。同时,本文也希望通过以上总结,能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参考。
篇3:语文组公开课总结
开学伊始,我校开展了以“提高教师素质,提升课堂质量”为主旨的全员听课活动。教务处做了周密安排,全体教师认真对待积极参与,表现了很高的教研热情,促进了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人们都说教学是不完美的艺术。可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如果没有了美,没有了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我们每一个人对课堂上美的定义都是不尽相同。有的人更喜欢真实、朴实、求实;有的人更欣赏华丽、多姿、求新。但是听着舒服,感到和谐的课堂就是美丽的。动听的声音,优美的语言如歌给我听觉上的美;创新的板书如画给我视觉上的美;知识的落实,能力的培养,给我真实的自然之美;自主、合作、探究、讲授的学习方式,给我轻松快乐之美。学生、文本与教者之间的交流给了我们和谐之美、语文之美。每一课的美丽之处是不同的。现将这次活动做一简要总结回顾。
一、百花齐放谱新曲:
1、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冉老师的《赶海》用音乐导入带学生进入了童年。孙老师的《花边飘香》让学生自己选择读书方法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郑老师的作文课《我的发现》用发现美的眼光带领学生寻找美。赵老师的生字自我评价方法,让大家学到原来生字可以这样检测。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阅读,以阅读促理解。通过抓关键语句体会人物理解内容。如王的《菩萨兵》通过对几个重点句的反复阅读理解,使学生体会到“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中心。张老师的《海底世界》,设计了几个典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促进了对文章的理解。
3、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发展学生个性既是主体性教育的体现,也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在这次蚯课活动中,有些教师对发展学生个性给予了充分重视。一是创造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不受约束的情况下自由发展,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按自己的思考发表见解。二是在课堂上给学生留有更多的自由空间,给学生更多的个性发展的机会。张老师的课堂教学中,先让学生充分自学,然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师生就个别重点问题共同讨论,效果很好。
4、教师具有课程资源意识,能够结合教材挖掘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把学生从教材引向生活,从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开发课程资源,拓宽了学生视野,丰富了学习内容。在数学教学中,习题题材来源于学生身边,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受到重视。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情感目标的制定和实现,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价值观教育。
6、不同之处的美。
板书美:这几节课的板书设计作到了书之有用,书之有度,书之有质,好的板书真的是锦上添花。张老师的板书师生齐动手,有老师的书写、有学生的粘贴;赵老师的板书更是美观大方,简笔画栩栩如生,让人耳目一新。
语言美:有的老师渲染诗情画意,拨动学生心弦;有的老师慷慨激昂,使人振奋。冉老师的婉约,孙老师的激扬中彰显沉稳,郑老师的温文尔雅;王老师的慷慨激昂等。她们就是通过语言,和学生引起内心世界的共鸣。人格就是需要人格的濡化,精神就是需要精神的感染。
二、百花齐放才是春:
张xx:《海底世界》中彰显大家风范美
张老师执教的《海底世界》这课,收获颇多。张老师从海底世界的特点导入,首先给我的感受是整堂课充满浓浓的情意,教者情绪高昂,学生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其次,教者创设了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尤其是情境的创设: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现海底世界,给学生美的享受。学生置身情境,强烈地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它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将学生注意力紧紧吸引。学生身临其境,激起了强烈的探究欲。学生的创新火花在闪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长。在教学中,教者将课堂的语言训练和课外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步入广泛的社会语文空间,走向大语文,真正学好语文。如:在指导学生理解“窃窃私语”这个词时,让学生举例说说什么时候用到这个词。学生的回答异常精彩,特别是让学生分组边读边模拟声音时,这时的课堂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高潮。
孙xx:《花瓣飘香》中清淡而隽永的香味美
1、孙老师的这两堂课也如一枝清新淡雅的月季花,飘着清淡而隽永的香味,机智、扎实、有效的课堂风格,使听者如沐春风。特别是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孙老师游刃有余,在学生与文本之间穿针引线,引领学生走近文本,走近人物心灵,通过读、思、议、写、说,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2、以人为本,关注学生成长。孙老师在这两节课中十分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之处,运用多元化评价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成功,充满信心。教师的语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营造了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
3、构思精巧,小小道具用处大。一块小小的眼镜布让学生理解了绒布,无疑延伸了这一课的主旨:花瓣飘香,飘的不仅是淡淡的清香,更是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爱心。
4、读写结合,读说结合,拓展有度见匠心。在这节课中的拓展可以反映出老师扎实训练、拓展有度的教学理念,设计尤为巧妙,在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不知所措、惶恐”的意思后,教师相机进行了习作方法的指导。她先是提示学生在意思不变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话来表达文中的意思,然后再引导他们比较原文,区分书面语与口语之别,学会欣赏有文采的语句,渗透写作方法指导。
赵xx:《水上飞机》中透出扎实、和谐美
赵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轻松可行的教学环节,如教学第2至5自然段时就教得很好,指导学生读,读出了小海鸥的好奇心。为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教师设计了两次四人小组讨论,一是还有哪些水上飞机?它们各有什么作用?一是说说自己的的创意,说说自己设计的水上飞机,这是本课的亮点,教师的即时评价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赵老师重视双基训练,用“渐渐”“究竟”造句都设计得很好。这堂课教学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我们说语文课要像戏剧一样有序曲,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很难,但赵老师抓住这篇课文的特点,让学生发明自己的飞机使这节课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冉xx:《赶海》中浸润人性的色彩美。
人性的语文,就是要创设唤醒学生、感染学生的课堂氛围,唤醒和培植学生心中的美好情感。课程中蕴涵的情感只有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时,才能实现其陶冶、熏陶的价值。上课伊始,教师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动情地谈到:“这是一曲《大海啊,故乡》,‘小时侯,妈妈对我讲,大海就是我故乡’每当我唱起这首歌,就想起我的童年生活。跟我一起写:赶—海—”教者做的,就是一种唤醒的工作,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景,产生阅读期待。正如清人唐彪所言“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上课之初,教者说:“赶海有趣吗?趣在哪里,哪里有趣呢?”并让学生默读课文,划出自己认为文章写得有趣的地方。第二次读是教师引导学生放声朗读2、3节:“怎样才能读得有趣?边读边思,读慢些给自己想象的空间。”第三次读是指名学生个别读、教师指导读、全班读相结合,读出了赶海的情和趣。这种以“主问题”的形式带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采用了多层次、多方式、循序渐进的读,使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得以实现。本堂课中,教者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将好的朗读体现在声音、表情、动作上”。如教者说:“摸得很小心,再听听,为什么要这么慢这么小心?”学生回答:“因为螃蟹不容易捉到”“不能把它吓跑”。又如:“这只小螃蟹被我捉住了”应笑着读;读“捏”时作出动作等等。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被声音、表情、动作激活了,课堂中充满着语文的情趣。
郑xx:《我的发现》中执着的创新美
郑老师在这次听课中大胆尝试讲了作文课《我的发现》。作文课对于一个年轻老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郑老师认真准备,课前带领学生去观察,课堂上让学生认真观察,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并总结方法: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摸一摸,用上适当的修辞手法,写出自己的发现与感受。一届简单的作文课,让学生学到了写作的方法,对于年轻教师也是一次历练。
王xx:《菩萨兵》走进历史的沉重美
《菩萨兵》是描述红军长征途中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故事感人,但离孩子们的生活相距甚远。我在教学设计抓住一个“情”字入手,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历史背景,通过朗读、想象等理解课文内容,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的积累。我紧扣课题,从整体入手抓住“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这一情感主线从对话开始。紧扣朱德司令的话,引导体会他对藏民的关心。在课文中我运用不同的读让学生体会,并及时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藏胞门发自内心的赞扬。这节课上,我“生活化教学”拓展了学生的体验渠道。还通过让学生练说、练读,让学生体会共产党人高尚的品格。
这次听课活动结束了,但我们的教研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课上的美也许是一个板书,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细节,也许是一个微笑,但一切的美都离不开自己的努力和磨练,离不开汗水的浇灌。只要我们都有颗玲珑之心,就会创造出自己的美。愿我们的课堂涌现五彩缤纷的美。
篇4:语文组公开课总结
为期两周的公开课展示活动圆满结束了。我们低段语文组的9位老师全部参加了此次活动,
都能做到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上好自己的这堂课。通过这次公开课,老师们的整体水平有所提升。纵观此次公开课展示活动,有以下几大亮点:
一、老师们重视程度高。
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以来,各位老师重视程度高。不管是中青年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集体备课、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是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的机会。反复观摩,反复修改,力争做到完美无瑕。
二、老师们准备充分。
科技的高度发展为教学获得高效提供了个很好的平台。如何有效利用四十分钟,让孩子乐于参与教学活动,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考虑并要付诸实践的课题。此次公开课展示中,我们低段9位语文老师在备课中,都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精心选题,巧妙科学的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老师的授课体现了课改精神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课堂的空间。而且老师的课件制作切合学生实际,体现课标的要求,制作精心。课件的制作看得出老师花了很多的时间。与课文内容有机结合,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愉快学习的氛围。
三、努力营造浓浓的语文味课堂
有的老师开课前让学生诵读古诗,低年级的老师让孩子背诵一些关于学习和纪律方面的儿歌。在开课前营造出一个语文的学习氛围。希望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这方面群策群力,找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文章。
四、存在改进的地方。
有个别课堂还没有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课文是文本,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一个例子。老师的讲解不能局限于课文的理解。应该挖掘文本,在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扎实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不同的课文,侧重某个方面的训练,如朗读的指导,如思维的训练。不要面面俱到,否则就可能出现面面俱到,而面面都没有训练到的结果。
如何简化课堂问题的设计。课堂上,老师有的问题设计缺乏简练、明确,老师问题一出,学生即能开口答,就失去了问的价值,老师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若有所思,要让学生需看书,需讨论。老师所提问题要字斟句酌,简洁明了。
一定要注意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教学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学到了多少东西。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重要,有些老师课堂教学中和学生的互动还不够,整体看,学生还没有全部动起来,特别是学困生,要引起老师的重视。
五、努力的方向
1、狠钻教材,备课充分。
2、狠钻业务,加强内功。
3、注重形象,做好表率。
4、还课堂于学生。
5、做一个会表扬学生、会听学生心声的老师。
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只有发现了不足,才能改正不足,才能使自己成长起来。总之,我们要以公开课为契机,力争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海纳百川、博采众长,力争做学生喜欢的老师。
20xx.10.28
篇5:语文组公开课总结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熟练语文教学技能、更新教育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于9月20日进行了语文公开课教研活动。讲课教师都能很好的把握教学新理念、运用教学新方法,努力构建新课堂,更加符合素质教育对课改的要求。听课教师都能认真作好记录,积极参与议课,使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得到了很好的融合。
教学亮点回顾
本次公开课教学活动有4位语文老师讲课,他们的讲课风格别具特色。
其中,讲授二年级《曹冲称象》的訾老师善于运用儿童化语言,亲切的语气让孩子们如沐春风,课堂气氛活跃。她紧紧围绕两个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曹操听了直摇头,为什么?曹操点头微笑,为什么?用第一个问题,引出官员们称象的办法,让学生自己说官员们称象的办法为什么不好:“造大秤”不现实也不环保;“宰大象”伤朋友也残忍。学生分析得很好,教师又引导学生说说曹操听了官员们的办法,除了直摇头还会怎么想,怎么说。这种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堂新理念,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起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讲授一年级《zcs》这课拼音的高老师注重知识衔接,新授课与复习旧知相联系。她善于使用激励手段,使课堂气氛轻松、和谐、愉悦。教师要想得到儿童方面的生动活泼的反响,归根到底取决于他对儿童的态度。课堂上,高老师引导学生互相激励,用“棒,棒,你真棒,你是大家的好榜样!”来激励。课中的一些拍手游戏、开火车游戏也收效不错。
邱老师教授四年级课文《巨人的花园》时,教学环节紧凑顺畅,教学内容丰富。她能够很好地从词语到句子再到段落文章对课文内容进行把握。巨人的话在不同情况下反映出他心理的变化,同时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教师恰到好处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孩子的地方才有春天”,要学会分享快乐。教师还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心里,体会人物情感。在学习巨人感悟的一部分,老师三次启发学生体味、朗读,学生朗读一次比一次投入,一次比一次感悟深。老师的评价语言丰富,赞美性、鼓励性评价语比较多,有利于孩子树立信心,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
焦老师教授的六年级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一篇略读课文。焦老师能紧紧围绕学教目标,抓住三次出现的重点句子“别饿坏了那匹马”,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句子的表面意思和含着的意思,从而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使学生获得精神的洗礼和价值观的引领。整堂课结构严谨,重点突出,目标集中,训练扎实。学生通过自己的潜心揣摩、反复吟诵,品读出残疾青年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邓老师的课让学生在语言的精妙处驻足,品味精美的语言。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不能只单纯地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更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争取让语文教学的情感升华做到“润物细无声”,慢慢浸润孩子的心田。课堂上要重视“展示”两个字,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同一时间内有更多的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要注重课堂上的激励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具体化、准确化的评价,从概括性的评价转变为有针对性的评价。因为一个班级中的学生在智力、品德、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于优秀生,我们要赞誉鞭策,对于中等生,我们要肯定鼓励,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宽容激励。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应尽量避免问一些非黑即白的是非型选择题,如“这朵花儿美不美呀?”、“大家想不想知道呀?”等问题。因为这类问题的回答无非是肯定或否定,缺乏意义。相反,我们应该多问一些“这是怎么回事?”,“这是为什么?”,“你觉得呢?”等问题,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散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们可能会给出更多元化的回答,甚至会有一些出乎意料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