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幼儿园班级食品安全教育计划
一、食品卫生管理制度
1、幼儿园食堂与幼儿集体用餐的卫生、安全管理必需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部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监督,幼儿园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2、食堂应保持内外环境洁净,采取有效措施,消退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
3、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间,用餐场所。
4、餐具使用前必需使用符合标准的洗涤剂、消毒剂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
5、严格把好食品选购关,食堂选购员必需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选购食品,以保证其质量。
6、食品存放应当分类、定期检查,准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持期限的食品。
7、食堂用的原料、炊具以及其他用具,容器必需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8、食堂剩余食品必需冷藏,冷藏时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状况下,必需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9、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需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上岗。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二、幼儿健康、晨间、卫生管理制度
做好本学期新入园幼儿的体检关,对于新入园幼儿必需持有体检卡及免疫证复印件,并且体检合格后才准入园;做好在园幼儿的年度体检,对体弱幼儿建立管理档案。
1、做好晨检工作,严格根据“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制度;天气气温在遂步回升,做好预防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晨检注重入园幼儿的体温摸查;每天做好带药幼儿的带药记录工作,并按时发药、喂药,做好幼儿的全天观看记录。
2、做好春夏季节的幼儿健康护理工作,按时帮幼儿脱、添衣服;做好春夏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做好夏季的消杀、灭蚊工作,消灭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杜绝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
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支配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动常规并执行。
4、做好每周带量食谱的制定,并严格监督执行;幼儿膳食实行花样化、多样化,稀稠答配,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对食谱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对伙食中存在的问题准时解决;开展幼儿心理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
5、连续仔细贯彻、落实每天卫生检查每天卫生公布、每月一大检的卫生检查制度,杜绝一切卫生死角,做好教室内每天的通风工作,使幼儿有一个洁净、明朗、清爽的生活环境;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创造问题准时上报解决,以保证幼儿在园内活动的安全性。
6、对保育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学习,实行以老带新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知识,提高服务质量,使全园同心协力把工作做得更好。
7、做好期末各项统计,写期末保健工作总结,仔细做好年报表。
篇2:幼儿园班级食品安全教育计划
为了强化幼儿园的安全工作,增强食堂人员安全意识,确保幼儿人身、饮食安全,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根据卫生监督所规定的指示精神,我园针对自身情况进行详细周密的自查。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明确责任,组织制度建设
园内成立了食品安全组,由法人亲自担任食品安全组组长,由XX担任负责食堂检查工作,班级带班教师负责幼儿分菜工作,朱香兰分管食堂烹饪及食堂卫生安全工作。明确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安全目标以及奖惩条例等,强化安全责任心,按时进行例会,每月进行一次膳食管委会会议总结分析会,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使食堂卫生安全工作做到万无一失。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开展排查活动。要求分管人员提高责任意识,增强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切实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二、食堂环境卫生管理。
幼儿园对食堂卫生每月情况进行一次深入地检查,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对于各种不卫生的隐患和习惯及时进行处理更新。厨房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的规定,加强对食品采购、供货、加工等关口的管理,确保所购食品和原料卫生安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存放食品和原料的场所有专人管理,非直接工作人员不得接近;严格生熟分放和加工处理制度,严格执行饭菜当日制作,当日食用制度,以防隔夜饭菜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幼儿园进行灭鼠除蟑,清除各种寄生虫,防止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三、健康管理
我园制定了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管理,发现工作人员有不健康因素及时采取调离岗位工作,检查从业人员的健康证、确保健康合格证在有效期内。
四、索证索票
1、食堂采购人员购菜时向售货人员索取相关食品卫生许可证复印件,检查食品的保质期,不采购腐烂变质食品。不采购熟食等。
2、不让孩子吃一些有添加剂的食品,做好严格把关工作。
五、清洗消毒
1、我园由于地理位置原因,食堂共设立两个水池,即洗碗、洗蔬菜。水池分类使用,预防交叉污染,对于蔬菜首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左右,再进行清洗,避免有残留农药等。
2、对餐用具用洗洁精清洗一次后再用流动自来水进行清洗,最后放入消毒柜进行消毒,把消毒后的餐用具放入保洁箱,待就餐时使用。
六、食品加工管理
1、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堂的各个角落始终保持清洁卫生,不留卫生死角,不在食堂加工场所放置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用品。
2、从业人员烹饪食物时注意伙食质量,做到色香味俱全,增加孩子的食欲,制作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注意交叉污染,特别是豆制品食物严格烧熟烧透。不过我们一般不买四季豆有危害性蔬菜,一确保幼儿安全,预防食物中毒。
3、食堂从业人员对每餐的食物进行48小时留样,并做好记录,每餐食物烧熟后在2小时以内让幼儿就餐,以免时间过长影响食物质量。
虽然在食堂卫生工作方面还有欠缺的地方,但是我们会继续努力,让幼儿园的食堂食品安全工作做得更好。
篇3:幼儿园班级食品安全教育计划
一、教育目标
1.提高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会选择健康的食物。
3.增强幼儿对食物的辨别能力,避免食用不安全食品。
4.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自己免受食品安全问题的侵害。
二、教育内容
1.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向幼儿介绍什么是食品安全,了解食物的来源、分类以及营养价值。
2.食品标签认识:教育幼儿如何通过食品标签识别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成分等信息。
3.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幼儿定时进餐、不挑食、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食物的习惯。
4.食品安全隐患:教导幼儿识别过期食品、变质食品以及不卫生食品,避免食用。
5.食品安全标识:介绍常见的食品安全标识,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帮助幼儿理解不同标识的含义。
6.食品安全小技巧:教授幼儿如何正确洗手、使用餐具,以及如何保持个人卫生。
三、教育方法与策略
1.课堂教育:通过故事、儿歌、游戏等形式,在课堂上向幼儿传授食品安全知识。
2.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与食品制作、采摘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模拟食品安全检查员,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4.家园共育:与家长合作,通过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传达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共同培养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
四、教育活动安排
1.每月主题活动:每月围绕一个食品安全主题,如“食品安全月”、“健康饮食周”等,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2.日常渗透: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活动中,如在美术活动中绘制食品安全标识,在语言活动中讲述食品安全故事。
3.节日契机:利用食品安全日、世界卫生日等特殊日期,开展相应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
五、评估与反馈
1.幼儿表现观察:通过观察幼儿的饮食习惯、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等,评估教育效果。
2.家长反馈:通过家长问卷、家长会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幼儿食品安全教育的看法和建议。
3.教师反思:教师定期反思教育活动的效果,调整教育策略,以提高教育质量。
六、注意事项
1.保持环境清洁:确保幼儿园的食品加工和储存环境干净卫生,防止交叉污染。
2.合理膳食搭配:幼儿园的膳食应营养均衡,避免过量使用添加剂和人工色素。
3.食品安全培训:定期对幼儿园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安全培训,确保他们具备必要的食品安全知识。
通过上述计划,幼儿园将能够系统地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篇4:幼儿园班级食品安全教育计划
一、项目背景
食品安全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和防止食物中毒的重要因素。为了提高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能力,我们制定了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计划。
二、教育目标
1.培养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使其能够正确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培养幼儿的食品卫生习惯,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
3.提高幼儿的食品识别能力,使他们能够分辨食物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三、教育内容
1.食品安全知识讲解
通过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如食品卫生、食品储存、食品中毒等,提高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识。
2.教具和游戏
使用教具和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食品安全教育中来,增强他们的学习和参与兴趣。例如,使用模拟食品的道具进行示范,让幼儿模拟操作,加深他们对食品安全的理解。
3.视频和图片展示
通过展示食品安全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幼儿有直观的了解和感受,增强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认知。
4.实地参观
组织幼儿园外出参观相关场所,如食品加工厂、超市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食品安全管理的过程,加深他们对食品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四、实施方法
1.教师引导
教师应起到引导和示范的作用,通过正确的言行和示范,引导幼儿正确的饮食行为和食品安全意识。
2.互动交流
鼓励幼儿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问题探讨和分享经验,促进幼儿之间的学习和借鉴。
3.家庭参与
鼓励家长参与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与学校形成合力,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建立良好的食品安全观念和行为习惯。
五、评估和反馈
定期评估幼儿的食品安全认知和行为习惯,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效果。
六、结论
通过幼儿园食品安全教育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和能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和食品卫生习惯,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篇5:幼儿园班级食品安全教育计划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的健康成长是首要目标,而食品安全教育则是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一环。本计划旨在通过系统化的食品安全教育,提高幼儿对食品安全的认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教育目标:
1.认知目标:幼儿能够识别健康与不健康的食物,了解食物的来源和营养价值。
2.技能目标:幼儿能够正确选择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具备基本的食品安全知识。
3.情感目标:幼儿能够形成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享受健康饮食带来的乐趣。
二、教育内容:
1.食物分类与营养:教育幼儿识别不同类型的食物,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以及这些成分对健康的重要性。
2.食品安全知识:教导幼儿如何选择安全卫生的食物,认识食品标签,理解食物的保质期和储存方法。
3.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幼儿饭前便后洗手、不随意触摸食物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4.饮食习惯养成:鼓励幼儿多吃蔬菜水果,不挑食,适量摄入甜食和饮料,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5.食品安全风险:教育幼儿识别常见的食品安全风险,如过期食品、变质食物等,提高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
三、教育方法与策略:
1.日常教学融入:将食品安全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游戏、歌曲、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2.主题活动开展:定期开展食品安全主题的活动,如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健康饮食海报设计等,增加幼儿的参与感和学习兴趣。
3.家园共育:与家长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传达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共同培养幼儿的食品安全意识。
4.实践操作:组织幼儿参与简单的食物制作过程,如水果沙拉、三明治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四、教育评价:
1.过程评价: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表现,评价教育效果。
2.成果评价:通过食品安全知识测试、饮食习惯调查等形式,评估幼儿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饮食习惯的改善情况。
五、实施步骤:
1.准备阶段: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准备相关的教育材料和活动道具。
2.实施阶段:按照教育计划逐步实施各项活动,定期评估教育效果并调整教育策略。
3.总结阶段:活动结束后,总结经验教训,收集家长和幼儿的反馈意见,为今后的食品安全教育提供参考。
六、保障措施:
1.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食品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食品安全教育专业水平。
2.食品安全检查:定期检查幼儿园的食品安全状况,确保食品来源的安全和卫生。
3.应急预案:制定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能够及时有效地处理。
结语:
通过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幼儿园应持续关注食品安全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策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篇6:幼儿园班级食品安全教育计划
幼儿园食堂是小朋友和教职工平时就餐的地方,食品安全关系到小朋友和教职工的健康,所以要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一、培训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食堂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文明、守纪、爱校、爱生、安全、卫生、有序、规范。尤其是:对食品安全卫生知识、业务知识要加大培训力度,真正做好卫生工作、安全工作,应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为创造高质量、高水平一流服务的目标而共同努力。通过培训,要提高我园食堂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使他们高质量地为教育、教学服务。在日常操作中更加严谨、规范,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让每一位师生吃的放心、舒心、开心,为我校的后勤安全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培训内容
食品卫生法律法规、食品卫生知识、业务知识、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
三、培训安排
每学期开学前一个月安排一次培训学习
1、及时组织食堂工作人员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及岗位技能培训,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严防卫生事故的发生。
2、每学期进行一次有关食品卫生安全方面的知识问卷答题。
3、从业人员必须爱岗敬业,互帮互学,钻研业务技术,通过不断的苦练基本功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