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调研报告

时间:2024-08-20 09:34:45
听课调研报告

篇1:听课调研报告

本学期分别深入到福州第三十九中学、长乐市第七中学、福州第八中学、闽侯良存华侨中学、福州第十一中学、闽清天儒中学、师大二附中、福州鼓山中学、福清元洪高级中学、教院附中、福州第七中学、连江第三中学、福清文光、闽院附中等中学进行听课调研,共听课35节,评课14次,与开课学校老师集备(或网络集备)70余次。在此过程中发现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把握不到位,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从听课中发现,老师急于把数学的解题、应试经验传授给学生,弱化了对相关概念的分析、解读。对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面面俱到,重点林立,聚会不当,平均用力,导致学生理解接受上困难重重,教师课堂上应接不暇,以致于完不成自己设定的教学任务,拖课现象较普遍。

二、教师教学基本功有待提升: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言(咬文嚼字)、画(图)、演(算、演示)、析(题)、变(式)等能力需要老师自觉提升。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三、教师的教育观、教材观、教研观与教学观有等更新

听课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授课教师“教导”的意识、“告知”的意识、“给予”的意识、“修正”的意识过强,从而使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机械模仿、疲于应付、思维定势状态中。教学效益堪忧。

建议:

1.加强教师常规管理,加强教研组集备与研讨。对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环节逐项进行研讨,寻求更为合理的设计方案。

2.加强教师间相互听评课,发现问题及时交流、反馈。

3.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处理好“启”与“导”、“教”与“学”的关系,启思、导学,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营造富于思考的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兴趣、引发思考、培养习惯、掌握方法。

4.加强教师个人的数学素养与业务修炼,提倡“上一堂自己满意的课”,从一节好课到每节课都能经得起推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日为师,不负学生。

数学科:XX

2019.1.15

篇2:听课调研报告

新年过后,重点对1—3班级数学进行听课,最近又对全校数学课进行听课。针对课堂教学状况都进行了沟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建议,不在对每节课教学状况进行评价,主要通过听课状况谈几点思索:

1、每位老师在课程改革熟悉上有了自己的思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不管是在教材使用上、同学评价上、还是教学方式、方法运用上都有所表达。

2、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加强同学口算力量的培育。练习形式多样,有卡片、填空、开火车、同学自己出题等形式。

3、给同学供应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形成了让同学自己去发觉、探究与合作、参加课堂、自主学习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表达了课堂自主学习生生互动、互帮互学的生气勃勃的学习场面。

4、同学评教机制准时、到位。星级评价。

5、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

在课堂上,同学看到更多的是老师亲切的教态,听到更多的是好玩、生动、贴近同学的语言。师生间轻松和谐、公平互爱的'关系,消除了同学的畏怯感和怕羞感,调动了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6、教材的使用

在课堂上能对现行教材制造性的处理。

建议:

1、备课做的不够钻研、挖掘力度不够。

2、5分钟利用:时间不要过长,否则影响新授课的教学。

3、星级评价的兑现问题;

4、老师对同学放手不够。

5、练习形式单一,练习容量小。

6、课堂节奏不够快,导致课堂松散,容量小。

篇3:听课调研报告

一、高一年级教师组成自然情况的统计:

高一除体音美教师之外共有19位任课教师,其中高级教师4人,中级教师10人,初级教师5人,平均教龄15年,平均年龄39岁,获市级以上荣誉的教师有11人,直接从高三循环到高一的教师有14人。

二、听课后的总体评价:

1.教师的整体素质较好,驾驶课堂的能力较强。

2.大多数教师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努力体现三维目标,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确定得当,知识的传授准确无误,教学达到学生的需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3.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体现出层次性、拓展性、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上,符合学科特点,教师的个性特点。

4.在课堂结构上,科学,环节完整,努力协调双边活动,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在组织教学活动上,面向大多数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上下功夫。

5.在教学中,环节与环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和转折较好,能够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

三、存在不足与问题:

1.进入学生的角色不到位。不能把自己置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执教。说明备课环节中,只备教材,不备学生。“为什么要怎么教?”“真应该这么教吗?”“还有没有更好的教法?”

2.进入指导者的角色不到位。导致偏离新课标的要求,教师讲授的环节过多,关注学生实际情况的少,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脱离学生年龄特点。

3.教师的备课环节不精。只重视备内容,忽视对新知识的引入环节(导课),精彩的课少。传授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缺乏精练(问的过于简单,一问一答,或问题的提出不知答什么,缺乏新颖感),体现不出学科的特点和教师个人的特色。4.教师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体现在:教学观念、新课程的理解、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的确定、对学生的能力培养的长远目标(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思考的环节、反馈的环节不充分,导致课堂效率低,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低。不要等待理想的环境,也不要等待最佳的时机,它们永远不会自动降临。

5.教师的表演意识差。语言缺乏感染力和激情,双语混用情况严重,教学中对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现不足(培养的长远目标)。

6.对知识的落实和概念的强化不到位(提问→回答学生照书念),课堂环节的设计上没有考虑到落实时间,学生落笔写的时间少,参与的时间也少,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考虑。

篇4:听课调研报告

按照单位工作安排要求我们组从4月8--15历时八天对东片12所学校进行调研,在我们组三位老师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本次工作任务。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好的方面

1、教师都能满腔热情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开学初,教师们能够迅速进入角色,认真备课,精心上课,我所到班级,教师都能够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2、教师有了主导意识。

每节课,教师几乎都注重从创设情境入手,以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课堂上激励性的评价多起来了,学生活跃起来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已经被广泛地使用。尤其是“合作交流”这种学习方式,几乎所有老师在课堂中不只一次地使用。虽然,有时用得并非十分恰当与合理,但是,从老师的重视程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老师对四环节教学模式是接受的、重视的、并且愿意尝试的。

3、教师正在逐渐从束薄手脚转向放手让学生去做、去想。

在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充满了活动化,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做一做、算一算、画一画、想一想等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知识、体验生活,做到了“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动起来,解放学生的头脑让学生想起来”。

4、教师能够注重集体教研,在备课上下功夫。

随着集体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老师们感到交流、探讨的话题多了,乐于谈论自己的困惑或见解,乐于一起备课与反思、乐于一起合作制作教具、学具……这一切让老师的思维得到启迪,智慧得到发展。

二、主要存在的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这说明教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有些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在组织讨论。有些问题需要讨论,但只给不到一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说上两三句话,就草草收场。没有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合作就会失去了真正的意义。没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学生的研究探索将一事无成。如果教师设计的合作问题没有一定的难度,讨论就没有意义,就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是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或不善于创设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饶有兴趣。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往往因为被老师创设的情境所吸引,而久久不能进入学习状态。情境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如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对于低、中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教学内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从情境引入,对于一些不好创设情境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开门见ft的方式,直接导入新课,效果会更好。

3、教学只求“表面活跃”。

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异常:学生们小手如林,“老师,我,老师,我……”的喊声不绝于耳。当老师指定学生回答时,下边还是喊声不断。对于学生下边的表现,老师全然不顾,只是陶醉于自己创造出的“活跃”的课堂气氛里。这就造成了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其实,教学并不是越热闹越好,也并不是笑声越多越好。安静、有序的愉快课堂气氛也是新课程所刻意追求的。让学生“动”是一个好课堂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活而不乱”才是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追求的理想目标。

4、教师不知及时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

现在的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强调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的空间还给学生,我们的很多老师都这样做了。但听课中也发现,学生活动时,教师只是自己站在讲台上,或看看教案、或摆弄摆弄教具、或四处张望,就是不肯走下讲台,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每堂课上,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者,也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不参与者。作为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学生小组讨论的时侯,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观望,也不是干自己的其他事情。教师应成为小组讨论的一员,参与其中。并对小组学习的过程做必要的指导。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同时要关注讨论的进程,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及时点拨,适时调控。

5、对教材的理解出现偏差。

大多数教师对新教材感到困惑的是教学目标把握不准,对教材钻研不深,对学生了解不够,导致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时脱离学生认知基础和课程体系,只顾自己主观设计,更多的课堂教学中忽视练习巩固,忽视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课上得华而不实,对于本节的教学效果缺少反馈,教师心中没底。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注重有实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将吃透教材,把握好教学的重、难点,深入地了解学生,弄清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设计好有针对性的检测习题放在教研活动的首位。教学中要多动脑筋设计好教案,从知识技能框架、情境创设、教学模式选择、教学艺术等方面不断优化,精益求精。在学科教研活动中,以剖析个案、纠正错误为重点,让老师明确,什么是该学习的,重点讲解的,什么是该避免的,将加大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

2013年4月23日

相关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