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时间:2024-08-19 11:30:06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篇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为全方面落实落实中小学德育纲领基础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宽广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创新,要求学校必需进行多个路径、多个方法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关键路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气氛;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窗口;

(3)组建一支校外德育队伍,建立自己校外教导员网络;

(4)培养一批优异家长,并以此建立优异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⑵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停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校内外德育源泉。

⑶建立学校网络。

⑷建立各班优异家长教导站,培养优异家长,建设优异育人家庭网,宣传优异家长教育方法及经典事迹,请优异家长到班开专题班会。

⑸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宽广天地里学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主动教育原因,使她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她们博大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教导员请进校园,让她们给校园注入新血液,带来清新诱人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铿锵脚步。

⑹发明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停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停引向深入。

三、工作关键

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中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经过教学路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老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方面发展教育方针,要讨老师正确定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提升学生全方面素质”之间关系。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首先技能。

⒋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基础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三结合”教育活动。

⒌重视德育基地和小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升学生各方面素质。

⒍开发家教资源,亲密家校联络。

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四、工作内容:

1、主动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经过开展多个形式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关键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法制观念,是工作中一项关键内容。经过知识竞赛、小说会、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放在关键位置,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活动,教育学生怎样提升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学习和讨论、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测试、“和法同行”中学生演讲比赛和小学生讲小说比赛等。经过活动开展,全方面提升中小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遵法”意识,提升了她们分辨是非能力。

3、发挥“素质教育乐园”作用。建立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置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加才能、展示自我天空。表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4、主动参与创建文明活动。一是动员中小学生寻求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做贡献;二是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篇2: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掌握教育为人民服务的主旨,联合实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于进一步增强和改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精神,探究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联合的门路和方法,确实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课质量,努力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

二、组织领导

1、成立由校长,副校长,教育主任和班主任共同参加的三联合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XX

组 员:XX和班主任

2、领导小组按期召动工作会议, 依据德育工作计划的要求, 结合学生实质,研究确定工作及详细活动安排。

三、工作目标

(一)成立学校、家庭、社会“三联合”的教育网络,为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建更为有益的条件,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建更好的社会环境。探究一种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合作模式,共同促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促使素质教育的全面实行。

(二)增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深入认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使家长认识学校、认识教师、认识孩子,使社会认识学校、认识教师,理解并支持学校和教师工作,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协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和睦的发展。推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经过“三联合”教育网络建设,促使行风建设工作的深入展开,进一步建立教育的优秀形象,争取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创建更好的外面环境。

四、详细实行方案

(一)按期召开社会各界会谈会、问卷检查、深入公司、社区、家庭等形式,宽泛征采公司、社区及社会各界的建议,向公司、社区及社会各界通告学校的教育教课工作、 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等状况。

(二)学校要走进社区及公司,主动与社会和公司保持联系,向社区、公共单位无偿供给人力资源、场所和支持,踊跃参加社区等举行的各样活动,宽泛听取民众对教育工作和学校工作的建议和建议,互相交流,化解矛盾,获得社会的理解和配合,博得社会对教育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形成优秀的教育气氛。把民众的建议和建议实时反应给广大教师,并依据民众要求调整工作方法。主动向社会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建立优秀的形象。交流学校与社会各界的联系,形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正向协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和睦的发展。为推动教育事业稳固健康发展,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三)办妥家长学校,增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近几年,全区各学校向来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目标、政策、法例。较系统地教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帮助家长更新家庭教育的观点,改良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交流家庭与学校、班级的联系,使家长主动配合学校工作,形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协力,促使学生的全面、和睦的发展。

(四)展开教课“开放日”等活动,促使学校、家庭、社区的交流与合作。学校的大型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颁奖仪式等邀请家长和社区代表参加。要充足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邀请社区的老干部、生理卫生、心理教育方面的专家或著名人士到学校正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人生观教育。

五、组织实行

(一)这项工作以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切入点,以确定与社区的共建关系为要点。仔细参加市、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二)与社区共建等形式,成立长久的、优秀的、稳固的合作及互帮相助关系,经过共建实现两方优势互补,促使合作,增强交流,增进友情,努力成立一种长效的工作体制。

(三)成立专项工作档案,不停总结经验,努力把此项工作做的更好。

篇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一、活动背景

社会是强大的教育基地。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成长的三个重要领域,学校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场所,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场所,而社会则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实践场。三者相互依存、相互支持,构成了学生发展的重要支撑体系。如何让家校社三者联系更加紧密,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社会和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了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互动联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通过教育活动的形式,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家庭、学校、社会间的紧密联系,使家庭、学校、社会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惠互利的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

1.促进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系。在教育活动中,积极联络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协作,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2.增强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社会认同感。通过活动的形式,学生能够学习日常生活中的实用知识,增强生活技能和动手能力,对社会产生实际了解和体验,增强社会认同感。

3.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学生通过参加各种教育活动,了解国家文化历史、人文背景,大大拓展文化视野,拓宽知识边界,提升文化素养。

三、活动内容

1.学校教育活动:

1.1探究教育活动。在学校里组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开展小组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与实践个人的能力和群体合作,掌握调查研究方法与实践。以此引导学生发掘和开拓未知领域。

1.2美术活动。开展绘画、彩塑、挂饰、装饰等活动,激发学生的艺术创意潜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对美的感知、发现和创造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1.3体育运动。开展体育活动,如足球、篮球、羽毛球等项目,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竞技精神和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健康的体育竞技活动中得到身心健康的锻炼。

2.家庭教育活动:

2.1愉悦家庭活动。家庭快乐活动如家庭团员之夜、演出比赛、和谐家庭梦想等,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团结和谐。

2.2实用技能活动。在家庭环境中,开展如制作小手工、烹饪、日常周转等实用技能活动,培养学生日常生活技能,完成实践任务。

2.3家园微课堂。家长可以邀请家庭教育专业人士来家中或者参加微信直播,专业人士向家长讲解更全面的教育方法,使家长了解到更优秀的教育思维、方法。

3.社会教育活动:

3.1社区探索活动。社区参观、社区服务、社区绿化等,提升学生社会意识,了解社会文明和进步历程,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3.2发现科技与自然活动。参观城市博物馆、科技博物馆等,了解城市文化历史、自然生态资源、人文背景等,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技术应用意识。

3.3公益服务活动。举办捐款、义卖、义赛等公益性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组织的运作、理念及其实践,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

四、活动方案

活动名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

活动时间:12月份

活动地点:学校、社区、家庭

活动形式:学校教育活动、家庭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活动

活动目标:开展各类活动,增加学生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系,提高学生全面发展和自我提升。

五、活动预算

人员费用:

活动组织者:XX元/人

场地租赁费用:XX元

场地装饰费用:XX元

物资费用:XX元

保障费用:XX元

六、活动总结

本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家庭、学校、社会的优势,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联系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空间,同时加强了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参与,学习到了更多的实用技能和生活经验,增强了文化内涵和社会认同感。下一步可以进一步推广此类教育活动,让更多学校、社区和家庭加入到这个大家庭中来,共同推进学生全面发展。

篇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新世纪向人类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育,对于拥有6000多万独生子女的中国来说,教育更成为新世纪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全社会都要支持和关心学校教育,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毫无疑问,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学校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场所,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坚强基石,社会是青少年发展的宝贵资源。由此也就决定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依托。

为了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把我国建设成为四个现代化的强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就必须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一个培养人、教育人的系统工程。我们西街小学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积极探索,实施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教育管理模式。成立家长学校,坚持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体优化的实现。

一、创办家长学校,健全组织,强化管理

家庭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想扎实有效的长久开展,必须有健全的组织,过硬的管理,严格可行的规章制度和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为此,我校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整体规划,每学年都把办好家长学校,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

首先,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由学校校长任家长学校校长,由抓德育的副校长及县教体局关工委主任任副校长,各年级组长,部分优秀家长为委员。家长学校委员每学期召开专门会议,对本期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形式,教师安排进行讨论,制定计划,各成员分工明确,职权清楚,并且做到开学有计划,平时有检查、有记录,期末有总结。

其次,以制度促管理。家长学校制定《教师备课、授课制度》、《学员学习制度》、《考勤制度》、《考核平县制度》等十多项规章制度,并使家长学校形成了“八有”、“四定”、“二评”(“八有”即有组织领导、有固定教室、有管理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教师、有考核、有档案;“四定”即定时间、定课程、定教师、定上课形式;“二评”即评优秀家教教师、评优秀学生家长。)的管理模式,从而保证家长学校工作扎实、有序、有效地开展。

第三,多渠道提高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家教教师队伍。为此,我们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1.教师要尊重家长,与家长和谐相处,要增强服务意识,注重情感投入,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征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配合。2.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3.要求教师注重家教工作研究,深入调查,及时总结经验,做好家教科研课题和撰写家教论文。

二、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家教活动

家长学校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是否受到家长的欢迎,关键在于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质量的可靠性。为此,我们要求专、兼职教师依据内容,认真备课,被可是要做到“五备”(备家长、备教材、备教法、备语言、备讨论题),上课要做到“四要”(理论要讲透、事例要完整、方法要多样、语言要通俗),并采用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教学:1.上课和讲座相结合。2.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答客主要用来针对全体宣传国家的政策法规、教育趋势、走向和特点,小课用来解决个别具体问题。3.一言堂和群言堂相结合。一言堂即教师讲课,群言堂即在先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有独到见解的家长和教师共同讲解。4.上课和传统的学校家庭联系等形式相结合,把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家校联系紧密结合,互通信息,相互补助,充分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效果。

三、不断探索,办出特色,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

在办好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本校实际,以及有利于家庭教育的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多渠道办学,形成了符合学校实情的办学特色。为了使家教和学校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我校将印发“家长访谈录”、“家访卡”,定期召开“家长会”、“家教经验交流会”;组织评选“十佳家长”“模范家教家庭”等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我们将根据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印发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从而有效的促进了学校的育人工作。

为了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联系,我们将成立由各个层次水平的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每个学期开学,都将学校的发展计划、工作目标、教育教学方面的重大举措,全部展现在家长委员会的面前,听取家长的意见,坚持多种形式的家长会,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我们利用家长学校的授课时间,向家长宣传教育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向家长汇报学生德、智、体诸方面情况,向家长提出教育学生的期望与要求;征求家长对学校和班级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意见等,从而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宣传、组织、骨干作用,使广大家长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家长学校的举办,“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建立,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立体化教育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但同时更深刻体会到“三结合”教育对学校整体工作的推动作用,对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我们将在办好家长学校的基础上,积极实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为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的贡献。

篇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工作方案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特制订如下工作方案:

一、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我石中青少年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由王动飞、王立青、陈玖良、段健、蒋孝祥组成,并由王动飞任组长。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墙报、板报、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80%,科任教师按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30%,并有记录。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学期期中检测后,要求全校对每位学生发放期中家校联系单。

(4)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

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2~3名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相关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