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组课题正顺利进行着,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进行着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为我组课题能更好展开,做出成效、做出影响,特制定本学期的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际,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现状,注重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标准每个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改善每个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为提高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他们的健全人格而努力!同时强化标准科研意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进行实践,创新研究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研究工作、深入进行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研究气氛,为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成长而努力!
二、工作重点
1、根据制定的本学期的课题研究方案有序展开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边研究、边总结、边收集成果。
2、在已有的研究根底上,继续收集资料;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导策略。
3、积极参加各级培训活动,提高每个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和素养。
4、加强课题成员之间的联系,促进本组课题的研究。
5、定期开展子课题研讨会,注意收集过程性材料和阶段研究成果。
三、具体工作安排
3月份:
1、制定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方案
2、参加校本培训和研究活动
3、课题组内课题研究课,对评价系统进行调整
4——5月份:
1、组织子课题组成员学习贯彻课题研究方案
2、完成课题中期评估材料
6-7月份:
1、中期评估
2、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课活动
3、作好本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篇2: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年度电教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电教工作坚持以培训促应用,以应用促需求,以需求促发展的原则,以信息技术设备资源应用为中心,以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为重点,以提高信息技术设备资源应用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电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根据我校教师目前掌握信息技术和使用电教媒体的整体水平,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校老师制作课件的水平和应用网络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的能力。
2、学校教学资源开发目标
本年度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力度,调动广大教师制作课件的积极性,各学科自制教学课件的数量不少于20个,用以完善学校资源库的建设。
3、网站管理的目标
学校教育信息网的建设要统一规划,网站建设要职责分明,责任到部门、到人,各部室每月上交稿件不少于2件,每学期被商南教育信息网采集稿件不少于6篇,共同完善校园网的建设。
三、主要任务
(一)加大投资力度,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设施,以满足教育教学的发展需求。
(二)加强电教设施的管理
1、管理员要及时做好电教设施的登记、注销工作。
2、管理员要做好电教设施、网络设施、专用教室的使用、维护、卫生、安全(防盗、防火、用电、网络运行),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并做好相关记录。经过不断的保养和维护保证电教设备的利用率和完好率达100%。
3、加强对网络中心机房管理,做好维护,及时更新系统、杀毒软件,切实保证网络、软件运行的安全。
(三)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
1、认真抓好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培训工作。
2、丰富校园网的内容,让校园网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电教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月在多媒体教室上一次课,每周使用班班通一次,学校定期检查通报。
4、积极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研究,提高教育质量。
5、组织好信息技术类竞赛的培训工作。
(四)扎实开展“五进三不漏”创建竞赛活动。
继续深入开展“学校信息技术与优质资源‘五进三不漏’应用示范校和教学能手创建竞赛活动”,今年我校将申报市级“五进三不漏应用示范校”,推荐汪萍、李春燕二同志申报市级“应用教学能手”,同时安排2人申报县级“应用教学能手”。
(五)加强对电化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
1、电化教学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做到有措施、有检查、有总结。
2、加强对各种常规教学媒体的使用和保管情况,规范填写信息技术设备资源应用记录,纳入教师教学岗位责任制考核,并坚持每月一检查一通报制度。
3、加强学校电化、网络等专用教室的过程管理,责任到人。
4、及时做到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
5、保持计算机专用教室、计算机网络等电教设施处于正常运行状态。
(六)、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在完成份内任务的同时,还要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如电教设备的调试与维护、教师的课件制作、校园网络的维护、学校网站的建设、学校各项活动的摄影摄像工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提供最优的保障。
(七)、搞好课题研究工作
做好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提高信息技术教研能力,为教育教学服务。
四、重点工作安排
3月规范整理档案,做到与文件要求一致。
4月初,检查本校多媒体设备使用保存情况,检查学校的电教管理情况,并制定本学期电教工作计划。
5月底以前组织一次优秀课件评选活动,要求全员参加,选出优秀作品,丰富学校教学资源库,以此来提高教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的能力。
6月份组织学生开展学生电脑作品制作活动。
7月底以前完成学校网站改版构思方案,确保教育网站改版工作。
篇3: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目标任务
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强化电教的组织、管理、培训、服务工作,保证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三、具体工作:
(一)充实技术资源,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实施水平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提升水平。
积极申报省市级电教课题,在课题立项以后,扎实开展研究工作。与教务处、教科室共同做好相关组织指导工作。使电教与学校各学科能够有效整合,促进学校的其他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2、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校园网资源开发,一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校网上主页,及时上传和添加相关信息,二是要求中青年教师要逐步建立起个人主页,校园网定期进行维护更新,有计划地逐步建立和开发各班的主页、学生主页。
3、建设学校资源库。
学校资源库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要。本学期将继续完善学校的资源库,组织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动员全体教师都参与到资源库的添加、完善的行列中来。我们将对资源库进行细致地分类,分门别类地把学校的资源进行序列化,细致化。
(二)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1、学习是教师工作之根本,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重视教师的电教学习,以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的方式展开。组织教师学习《中国电化教育》、《江苏教育技术》等杂志,要求教师每月至少看一篇电教文章,写下心得感受,学期末要求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电教论文,积极参加市区电教论文的评比活动;组织教师收看专家辅导讲座和名师教学录像,召开研讨会,举办心得交流会,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实际中的优势,逐步形成新的理念。
2、本学期将利用校本培训,对教师进行专题的课件制作辅导,开发自制课件,充实学校校本资源库。继续对教师进行学校的网络平台、资源库、备课系统、学校论坛、办公系统、教师BLOG系统等的建设和应用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市区课件制作评比,提高运用现代技术教育的能力。
(三)加大管理力度,提升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水平。
1、加强专用室和专用设备管理。微机室、电教室、办公室的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责任到人,杜绝安全隐患,确保电教设备工作正常,对相关人员作好考核。
2、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能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信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业务水平,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扎扎实实地工作。本学期,学校领导将不定期地深入课堂听课,并要求信息技术教师面向全校上一堂公开课;同时对于兴趣小组的辅导、学校校本培训、网站的建设、维护与管理上要多下功夫,确保电教工作顺利进行。
篇4:学校电教工作计划
一、前言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优化教学过程的重要手段。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需求,学校必须制定系统、可行的电教工作计划,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实施,提升师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工作目标
电教工作计划的核心目标为:
1.建设现代化的电教基础设施,确保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提高教师的电教应用能力,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
3.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使其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4.建立持续、有效的电教管理机制,确保电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背景分析
1.教育信息化现状
当前,教育信息化在许多学校已初具规模,但整体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已较为完善,但在教师的应用能力、课程的整合度等方面仍显不足。同时,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系统的培训,导致其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2.关键问题
学校在电教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硬件设施不均衡,部分教室信息化水平低。
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
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普遍偏低,缺乏有效的学习渠道。
电教管理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的评估与反馈。
四、实施步骤及时间节点
1.硬件设施建设
针对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现状,制定以下步骤:
评估现有设施:对现有电教设施进行全面评估,识别需要更新和补充的设备。
设备采购与安装:根据评估结果,计划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必要设备的采购与安装,包括多媒体教室、电子白板、投影仪等。
网络环境优化:提升校园网络带宽,确保各类设备能够顺畅使用,计划在第二学期内完成。
2.教师培训与发展
为了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制定如下措施:
培训需求调查:在第一学期末,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需求调查,了解培训重点。
实施分层次培训: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分层次的培训计划,分为基础培训和进阶培训,计划在第二学期内完成第一轮培训。
建立信息技术应用交流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之间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交流平台,鼓励教师分享成功案例。
3.学生信息素养培养
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实施以下措施:
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在第一学期内开设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涵盖计算机基础、网络安全、数据处理等内容。
组织信息技术竞赛:通过组织编程、机器人等相关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划在第二学期内实施。
搭建学习资源平台:建立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平台,提供丰富的在线学习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4.电教管理机制建立
为了确保电教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以下策略:
健全管理制度:在第一学期内制定电教工作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和工作流程。
定期评估与反馈: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每学期对电教工作进行总结与反馈,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建立激励机制:对在电教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和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励其持续参与。
五、数据支持与预期成果
1.数据支持
在实施电教工作计划的过程中,需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以便于后续的评估与调整:
硬件设施完善情况:每学期对教室信息化建设完成情况进行统计。
教师培训参与情况:记录每次培训的参与人数和培训反馈,确保培训效果。
学生信息素养提升情况:对学生信息技术课程的考核结果进行汇总,评估课程效果。
2.预期成果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成果:
教室的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达到85%以上的教室具备基本的电教设施。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参加培训的教师中80%以上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显著提升,80%以上的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信息技术相关的任务。
电教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形成定期评估与反馈的工作习惯,确保电教工作持续推进。
六、总结与展望
学校的电教工作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措施和切实可行的步骤,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实施。通过不断优化硬件设施、提升教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力争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